《祭城隍神文》原文|翻译|赏析
宋·欧阳修2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职,不敢及他,请言城役3。用民之力六万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众力方作,雨则止之;城功既成,雨又坏之。敢问雨者,于神谁尸4?吏能知人5,不能知雨。唯神有灵,可与雨语。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厥职6,无愧斯民。
1城隍: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大文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3城役:修城的劳役。4尸:主持。5吏:作者自指。6厥:其。
【析点】 作者为官一任,体恤百姓,造福一方。但自然灾害无情,大雨滂沱,连绵不止,致使城墙塌坏。大雨似乎故意和人做对,“众力方作”而雨止,“城功既成”而“又坏之”。作者乞求神灵保祐,人力物力岂可毁于一旦? 不管作者有无迷信思想,他那发自肺腑的焦急呼喊确实感动人心,“无愧斯民”一句,包含着多么虔诚的愿望!
作为一篇祭神之文,欧公写得委婉曲折,又含蕴深刻,极富生活意趣。本文意在祈祷雨神应时而下,但因雨害主要在城,城是“神之所职”,由城隍神来管,于是转祭城隍神,这之中已暗含了责城隍神为“失职”之意。自己作为一城之官吏,自有修城之责任,无奈“不能知雨”,只有求助于“有灵”的城隍神,这是从自己的职责上说;言雨害“不敢及他”,只说“城役”费人多少,耗粮多少,似在说城役之劳民伤财,实是指雨害之劳民伤财,这是以损失之大打动城隍神;大胆地质问雨由什么人主使,这是以无助来乞求城隍神;最后落脚于官吏与神灵当“各供厥职,无愧斯民”,则是以大义来警醒神灵了!
苏洵评欧文所说,“行徐委备,往复百折”,“条达舒畅”,“容与闲易”(上欧阳内翰书),用来评此文再切当不过了。
欧公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祭神妙文
-
周礼非周公书周礼非周公书 【原文】 《周礼》一书,世谓周公所作,而非也,昔贤以为战国阴谋之书,考其实,盖出于刘歆[1]之手。《汉
-
学者不知重道而尊师,士亦不复论学而取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者不知重道而尊师,士亦不复论学而取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野人头尽
-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堂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作品赏析【原题】: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喜作挽歌,酒酣发声,
-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米尽初不
-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
红石采风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红石的时候,夜色正浓。仰望天空却是满天的星斗亮晶晶,对着你眨着亮闪闪的大眼睛,似乎伸手就可摘下一颗星星当
-
杜牧 清羸已近百年身,古寺风烟又一春。 寰海自成戎马地,惟师曾是太平人。 给一个和尚的禅院题诗,从什么地方着笔呢?是一个颇费踌躇的问题。而诗人运斤成风、着手成春,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毫不着力地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