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武侯像赞》原文|翻译|赏析
宋·朱熹2
乾道丁亥岁予游长沙3,见张敬夫书室有武侯画像甚古4,云是刘丈子驹家藏5,唐阎立本笔6。因谓敬夫:“盍为之赞7?”敬夫欣然,口占立就8,语简意到,闻者叹服,以为非深知武侯心事者不能道也。王兄齐贤因摹本9,而属敬夫手题其上10。
后二十九年,齐贤诸子出以视予11。俯仰畴昔12,如昨日事,而三君子皆不可见矣13,为之太息! 记其下方。
1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武侯:诸葛亮,封武乡侯。像赞:为画像所题的赞语。2朱嘉(1130-1200):号晦庵,南宋哲学家。有朱文公文集(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等。3乾道丁亥:即乾道三年(1167)。乾道:宋孝宗年号。4张敬夫:宋理学家,朱熹好友。5刘丈子驹:刘芮字子驹,丈是对老年男子尊称。6阎立本:唐代大画家。笔:手笔。7盍(he ):何不。8口占:诗词随口咏出。9三兄齐贤:王师愈字齐贤,南宋学者,朱熹好友。摹本:临摹原作。10属:通“嘱”,请托。11视予:给我看。12畴昔:从前。13三君子:指刘子驹、张敬夫、王齐贤。
【析点】 读此文可知这位提倡弃“人欲”从“天理”的南宋大理学家朱文公,也并非一味高冠峨步道貌岸然,他也有友情绵密的一面。
友人刘子驹家藏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绘武侯像,友人王齐贤为临本,张敬夫作赞并题于摹本上,这也称得上是几“绝”了。廿九年后,朱熹已是近七十高龄,他为此跋,既不描绘画中的武侯形象,又不复述赞语的内容,而以大半篇幅追忆廿九年前赏画、交谈、“口占”赞语、临摹、“手题”的往事。其意全在抒发物在人亡、睹物思人之情。廿九年前的往事宛如昨日,是岁月飞逝的喟叹,更是作者对往日友情的珍视与对往日诗画交往的怀恋。廿九年后的今日,物犹在“而三君子皆不可见”,怅惘情,思念意,尽在未言中了。作者所用的“俯仰”一词,在抒情上也起着很大作用:“俯仰”本意就是扬头低头,既可用以表现怀人时的叹息情态,又用来表现廿九年如弹指一挥,往事之不可追回,深厚的叹惋就在这类似平常的词语中流露了出来。
-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
【3083】为政者的学与思(李为君、周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万字,2016年1月第1版,46元)△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为政之学——好
-
读《文林谈屑》中文字疏忽一节,谈到报刊上出现的某些差错,以及连带发生的一些感想,深有同感。只发现有关章太炎的一些事有点出入。章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别号。他还有一些别署,不过人们大抵不熟悉。 我想在这
-
[唐]白居易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做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
《庄子》 秋水时 ① 至,百 ② 川 ③ 灌 ④ 河 ⑤ 。泾流 ⑥ 之大,两涘 ⑦ 渚崖 ⑧ 之间,不辩 ⑨ 牛马。于 ⑩ 是 (11) 焉 (12) 河伯 (13) 欣然 (14) 自喜,以 (1
-
寒斋日萧索,天外敞檐楹。竹雪晴犹覆,山窗夜自明。禽归窥野客,云去入重城。欲就陶潜饮,应须载酒行。
-
·焦竑· 《五代史补》言:冯瀛王在中书日,有举子李导,投所业为贽。冯见之,戏谓曰:“老夫名道,秀才不可谓不知。然亦名道,于礼可乎?”李抗声对曰:“相公是无寸底道字,小子有寸底道字,何为不可?”公笑曰:
-
【名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语出明代于谦《咏煤炭》诗。只希望天下的老百姓人人腹饱体暖,煤炭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来到人前。两句诗咏煤炭,抒发了作者自己为造福人类,甘愿粉身碎骨的博大胸怀。
-
作者: 班固 【原文】: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
-
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春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寇准当时身在乡外,遇上春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 诗要表现的是思乡怀归,所以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首联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