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缠头曲(节选)·[宋]苏轼》原文与赏析
[宋]苏轼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古缠头曲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写给一位歌女的诗篇,赞扬她的技艺和她老师的品格,同时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志节。全诗共二十句,此处节选了其中的四句。“缠头”是唐代在歌舞伎表演后赏给她们的彩绸,此处借用,言不用彩绸而以诗代锦之意。“古”字一方面表示这是传统诗歌,另一方面表明高雅绝俗。这几句诗本是用来赞扬歌女的老师尚叟的人品及其节操的。喙,原指禽鸟的嘴,因其为角质,故用“硬”字来作形容。“喙硬”连起来引申为做人嘴硬,不说卑躬屈膝的话语。“眼无人”不是指骄傲狂妄,眼中无人,而是指具有傲骨,看不起用卑劣手段获得功名富贵的人。“坐”字作“因为”解。合起来两句可理解为:(尚叟)一生一世为人嘴硬,不说卑躬屈膝的话来阿谀权贵,同时又具有傲骨,看不起不择手段获取功名富贵的小人,就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终生穷困一直到今天白发苍苍。其实结合苏轼本人一生在政治上的遭遇,这实际上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苏轼在新党当权时不随波逐流,盲目地大唱新政的颂歌,相反却写诗批评新政的弊病,以至一再遭到贬逐,直至海南岛的“天涯海角”。而当旧党专政时他又不“墙倒众人推”,而是力求客观地、公正地肯定新政的好处,因而受到旧党的冷遇,这不是“喙硬”是什么?与此同时,对于新旧两党的那些权势们,他不屑去阿谀逢迎,相反却视若敝屣,这不又是“眼无人”么?不仅如此,他一生在党争中一直处境窘困,直到老年才被从儋州召回,但他仍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满头白发只能映衬出他的耿耿丹心。这种“喙硬”、骨傲、“眼无人”的品节,其实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
国风·邶风 邶:音贝,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剩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
-
【原题】:赵季茂遗予郭索侑之以诗予早上亦遣山肴两介盖相与驾肩也因和二首
-
雪知我出已全消,花待君来未敢飘。行避门生时小饮,忽逢骑吏有嘉招。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知有黄公酒垆在,苍颜华发自相遥。 作品赏析原题:仆领贡举未出钱穆父雪中作诗见及三月二十日同游金明池始见其
-
“读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 ① (《围炉夜话》) 【注释】 ①根基:盖房子时打的墙基。 【译文】 “书香门第,代代相传;孝敬父母、恭敬兄长,是立身齐家的根本。” 【评说】 民间有一副对联,叫“耕读传
-
原文: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译文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
《宣和画谱》是宋徽宗时内府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书成于宣和二年 (1120)。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 杨氏刊本,《唐宋丛书》本,《津逮秘书》 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各本均不载撰人姓
-
【原题】: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用简斋韵见赠次韵谢之又赋一篇述怀
-
(节自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 ① ,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②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③ 。作《渔父》、《盗跖》、《胠
-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论交但若
-
《先秦散文·荀子·富国(节选)》原文鉴赏 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