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层楼·[元]王冕》原文与赏析
[元]王冕
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本诗为元代王冕之力作,王冕(?—1359),元末杰出诗人兼画家,浙江诸暨县人,别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在家乡的读书室叫竹斋,故又称竹斋先生。王冕家境贫寒,力耕为生,苦读而成大儒。
这首七言律是他青年时代壮游建康时所作,诗人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了自己在六朝古都登高的感慨。
首联,作者写城楼之高与在城上饮酒,而以“客恨饶”三字引起下文;“客恨饶”,即为客恨多。足登耸楼,身处青霄,携酒环顾古都美景,不觉遗恨无限,感慨万千。“草色不羞吴地短”,即草不以吴地短为羞,暗含对六朝帝王偏安江左,沉缅声色的微哂。“雁声空落楚天遥”,“楚天”,指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战国时都属楚地。这句写城上远眺所见所闻:北雁南飞,雁声嘹亮,也是对上一句的反衬,表明只有空中的飞雁才有广阔的天地。“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山川雄奇,美丽如画,而社会却如此黑暗,千古英雄已逝,当今英雄未见,不能不令人向往有豪杰出来重整山河,而现在只有无私的清风明月可以聊慰自己内心的寂寥。
结尾以繁华流逝,红衰绿减,秋风萧瑟,令人心寒作结,更为作者怀古伤今之情添上了深深的愁痕。最后两句是说往日的繁华已荒芜在一片败花残绿之中,这残败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此诗以深沉的笔调勾画出内心的无限感触:江山如旧,人事已非,繁华不可永驻,旧日胜迹已为花草所掩,表现出一种“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
王冕这首诗寓深刻的哲理于纵横开合、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
登楼诗把道理、景物、情感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在说理,而理在其中。诗中表现了对历史上兴亡的感叹,既有“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的哀感,又有“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的奋然之心。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兴有亡,有盛有衰,我们只有对英豪的败亡感到憾恨,而对腐败的消亡却觉得高兴。入元后的王冕,自然“客恨饶”,这方面感情比较浓重,而“思豪杰”则能淡淡描述,且以风月慰寂寥予以遮蔽。诗人的心态较为复杂,因而文笔也显得曲折,这反而使诗变得耐人寻味。
-
《晚香玉·夜来香》咏晚香玉诗鉴赏 吴秀淑花颜
-
为政之道·用人·李斯谏逐客 秦穆公访求贤士,从戎得到由余,从宛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孝公任用商鞅(卫人
-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
-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
-
所建也夜久不寐见壁有前县令赵荐留名有怀其人龛灯明灭欲三更,欹枕无人梦自惊。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有姓名。欲向磻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作品赏析原题:七月二十四日以
-
古别离 作者: 屈大均 【
-
一 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
-
吕元膺为东郡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羿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
-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