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乌·[唐]李义府》原文与赏析
[唐]李义府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据唐诗纪事卷四载:“义府初遇,以李大亮、刘洎之荐。太宗召令咏乌,义府曰……帝曰:与卿全树,何止一枝!”旧唐书卷八二李义府传亦载:“贞观八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义府善属文,表荐之。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黄门侍郎刘洎、持书御史马周皆称荐之,寻除监察御史。”看来,李义府能升官,一方面是由于李大亮、刘洎等人的举荐,另一方面,是由于唐太宗对其诗才的赏识。
的确,这首咏乌诗全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准确地表达了李义府急于求仕的迫切心情。
一、二两句咏乌的才能,同时暗逗出乌的怨意:白天,乌鸟在朝阳中亮着乌黑发亮的彩羽;夜晚,乌鸟伴和着琴声在幽怨地鸣啼。
那么,这乌鸟又有什么幽怨呢?三、四两句便和盘托出:上林皇家园苑那么大,有那么多的树木,为什么就不能借给一枝让它栖息一下呢?原来这乌鸟感到孤独彷徨,无依无靠,无枝可栖。
只写喻体和喻意,正意(亦即哲理)隐而不露,但又单纯明了,毫无歧义,这就是本诗最大的特色。
在封建社会中,也确实较难遇到像唐太宗这样开明爱才的帝王,所以当他一听到李义府咏乌的诗句,便立即领悟,毫不迟疑地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那种“有能必有用,有德必见收”的理想,也只有碰上这样的帝王才能实现。
-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子弟犹深
-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拉胡蒂(1887—1957)是伊
-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轼文集》 这一篇或
-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眼泪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眼泪散文1春节期间,闲读
-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内容】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
-
【原题】:赵子礼劝农回有诗和者盈轴然皆颂德诗非劝农也拟和二篇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