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呈文潜(节选)·[宋]晁补之》原文与赏析
[宋]晁补之
平时无欢苦易醉,自怪饮乐颜先酡。
乃知醉人不是酒,真是情多非酒多。
文潜即苏门四学士之一,宋代著名诗人张耒之字。在人生的路途上,晁补之与张耒有着诸多相近之处。他们年轻时候都颇富才气,中了进士,甚至同为著作郎和国史馆官员。但是,他们同样宦途沉浮,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其志。因此两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
原诗情绪哀婉低沉,如泣如诉,表现出诗人的彷徨苦闷、满腔怨愁无处排解只能借酒浇愁、醉亦成愁的尴尬处境。只有当知己相逢一吐心中块垒,方知这种快意实非杯中之物所能消除。
“平时无欢苦易醉”之“醉”与“乃知醉人不是酒”之“醉”,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前者为生理之醉,即由酒精中毒而引起的生理反应。而后者则为心理之醉,是一种感情的陶醉,是由于心理的愉悦而引起的全身心的快适感。这种感觉当然不是饮酒所能达到的。所以诗人从两种体验的对比中,领悟到真正使人陶醉的东西,不是酒,而是友谊,是感情的和谐与共鸣。如果我们撇开原诗的其它方面不谈,从这几句诗里不是可以感悟到某种深刻的人生道理吗?!
-
(册4卷125页1243c)〔坐上作〕少年客淮泗。落魂居下邳。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幔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诗。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
-
驿路崎岖泥雪寒,欲登篮舆一长叹。风光不见桃花骑,尘土空留杏叶鞍。丧乘独归殊不易,脱骖相赠岂为难。并州好马应无数,不怕旌旄试觅看。 作品赏析原题:出使在途,所骑马死,改乘肩舆,将归长安,偶咏旅怀,寄太原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
内不愧心, 外不负俗, 交不为利, 仕不谋禄, 鉴乎古今, 涤情荡欲, 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名言: 内不愧心, 外不负俗, 交不为利, 仕不谋禄, 鉴乎古今, 涤情荡欲, 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注释: 负: 对不起人。俗: 世俗, 这里指社会上的人, 也可理解为社会的道德规范。禄: 俸禄。委曲
-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
一只饥饿的狐狸, 看见几串熟得发黑的葡萄,从一株方格架着的葡萄藤上垂下来。她用尽她所有的方法,想去拿它们,但是徒劳无功, 因为她拿不到它们。最后,她转身走开去, 自己聊以解嘲说:“这些葡萄还是酸的,没
-
适合6岁孩子的古诗词(请大家建议一下适合6岁孩子背诵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6岁孩子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请大家建议一下适合6岁孩子背诵的古诗词,68岁古诗大全,要适合幼儿的古诗。简单的五绝,七绝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
-
侧手区区岂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作品赏析【原题】: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
-
《离娄下: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雠》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第 三 章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
-
【出典】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