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唐]韩愈》原文与赏析
[唐]韩愈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唐贞元八年(798),孟郊去长安考进士不中,作长安羁旅行诗,中有“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等句,表现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慨叹。韩愈此诗,可能就是据此书赠孟郊的。希望他振作起来,不要自弃。全诗是说,长安交游,贫富之间没有来往。“徒”,同类之人。就是亲戚朋友互相走动时,穷人和富者也各有各的乐趣。穷书生们在陋室里写文论史,其乐无穷;富贵者在高楼深院中欣赏歌舞,尽情尽欢。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他们之间是无法相通的,连兴趣爱好都截然不同。那末,怎样才能分清何者兴旺发达,何者衰微难振呢?换句话说,判定兴衰成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不是地位的高低,不是钱财的多寡,也不是生活上的奢华与简朴,而是其才智德行的贤与愚。韩愈在这里,虽没有具体说明谁贤谁愚,但其诗作的倾向性是十分鲜明的,无须画蛇添足了。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哲理的感悟。陋室虽然寒伧,但恶劣的环境常常能够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发奋钻研,苦学不已,在奋勇拼搏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增长才干,故而人才多出自陋室。物质上的匮乏,掩盖不了其精神上的富足。高门虽然豪华,但优越的环境往往总是让人变得晕晕糊糊,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在丝弦管龠中消磨光阴,醉生梦死,乐而忘返。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即使是有志之士,也可能失其志,削其才,终于变得面目全非起来。所以高门难出人才,其物质上的富足,亦掩盖不了其精神上的贫乏。所谓贫者不愚,富者不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财富身外之物,难保终生相伴;才干与君俱在,终能毕生相守。因而轻财富而重才干,才可能有光辉的前程。孟郊确有真才实学,故他虽屡试不第,终不气馁,终于在年近五十时考上进士,且诗名强过贾岛。果然为韩愈所言中。
运用对比,叙事述理,是此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贫富之间,天壤之别,泾渭分明。如“贫富”、“荣粹”、“贤愚”,以及“陋室”与“高门”,“文史”与“笙竽”,无不两两相对,反差强烈,增强了文章的感情浓度和艺术感染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阅读指导,内容包括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
-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寄食王孙,丧家公
-
渔乐图 明·吴伟作 纸本设色 纵二七○.八厘米 横一七三.五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明代浙派画家在绘画题材方面吸收民间的写实传统,偏于描写地方色彩的民俗和生活。他们常画渔翁、农民、贩夫、走卒等,且把渔、樵
-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
丁药园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侬随处好,好处随
-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校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徇时所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元宵节的古诗词辛弃疾,内容包括辛弃疾关于“元宵节”的诗句,辛弃疾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元宵节的诗句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