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怨歌·[汉]窦玄妻》原文与赏析
[汉]窦玄妻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是一首有着鲜明特色的弃妇诗。
这首诗最早见于太平御览,题为古艳歌。清沈德潜古诗源中记作者为东汉窦玄之妻。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前两句以设喻开篇,勾画了动人的白兔形象。茕茕,形单影只貌。东走西顾,简练而传神地描绘出白兔那种徬徨不前、有所顾恋的情状。这两句是暗喻作者自己的遭遇,并表现出此刻复杂的心情:虽被无端抛弃,伶仃孤苦,但仍旧牵挂丈夫,不忍割舍;同时隐隐流露出意外遭受不幸的悲苦和命运不能自主的无可奈何。令人哀怜的白兔形象也寓含主人公品节美好纯洁之意。引喻贴切,形象生动,成功地渲染了哀怨的氛围,很有感染力,为下面的议论做了必要的铺垫。后两句从哀怨中强挣起,怀着微茫的希冀用理性、用经验来劝诫喜新厌旧的夫君:“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两句是“衣旧不如新,人新不如故”的略语。晏子春秋·杂上有“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语意相同。这两句当本于此。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新旧衣服与新人故人相比较,说明穿衣人们自然都喜爱华艳鲜亮的新衣,但交人则是熟悉的故人更可靠。从而劝导丈夫顾念旧情,不要象穿衣那样只重外表,希图新人门第高贵而厌弃红颜渐老的结发之妻,须知我这“故人”才知根知底、知冷知暖,才真正靠得住。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三十曾记有窦玄妻之事:“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我处。’”诗作的表情达意显然与别书有所不同。别书“仰呼苍天”,感情炽烈,尽情地渲泄了心中无处诉说的悲苦。对窦玄的不明事理,对新人的鹊占凤巢,表现出无比的怨恨,颇有刚烈之气。而诗中则首先动之以情,这感情深沉厚重、含蓄细腻,又哀婉动人;继而晓之以理,这意理成熟练达,与一个阅世颇深的妻子的身份很相符,透着沉静与理智。无怪乎后人评曰:“短短四语,声情何限!”诚挚的劝诫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是窦玄妻劝说丈夫的依据,也是本诗所表现出的极有价值的人生经验。人,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的产物,品德修养、情感性格、相貌举止、门第职业等等构成人的内在与外在因素。正如俗语所说:“交人需交心”,内在因素为本,是主要的、关键的。人际交往、恋爱婚姻,要紧的自然应是“人心”,是感情基础,绝不能如穿衣那样仅图外在、只取容貌。外在之物会随时光流逝而老化变异,唯有真情、唯有相知能愈来愈深挚、愈来愈坚贞,才是最可珍贵的。赏读此诗,我们不禁会对作者可贵的见解由衷钦佩,为她的不幸遭遇扼腕痛惜。
-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相期结书社,(故人相约醵钱雇仆夫,一岁再至黄。)未怕供诗
-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大年初一,就得到一本《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临末有“新年的梦想”,问的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个人生活”,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记
-
[原文] (节选) 主 言 孔子曰:“吾语女。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不尊,非道不明。虽有国焉,不教不服,不可以取千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地治之,不可以霸主。是故昔者明主内修七教
-
眷眄情无恨,优容礼有余。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
-
走向海洋当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在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一有学者总结,2010年代之后,青春小说在图书市场上无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过多消耗了作者的个体经验,但这种经验又不能以同等速度
-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出处】唐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意思】哨楼上西望见烟尘滚滚一片黑,汉兵已驻扎在轮台县北。 【全诗】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
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
-
决决涌岩穴,溅溅出洞门。向东应入海,从此不归源。似叶飘辞树,如云断别根。吾身亦如此,何日返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