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兵乱后杂诗·[宋]吕本中》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兵乱后杂诗·[宋]吕本中》原文与赏析

[宋]吕本中

万事多翻覆,萧兰不辨真。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

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诗题中“兵乱”,即指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占汴京,翌年春虏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吕本中这组诗就是反映这次大动荡后的宋朝景象的,诗中表现了满腔亡国之恨和切肤之痛,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昏庸无能的统治者的无畏的控诉,和对祸国殃民的卖国贼的切齿痛恨。这里录的是组诗第二首。

这首诗写作者在大乱之后回到遭劫掠的汴梁的情景。面对眼前一派破败的景象,诗人禁不住要痛骂误国害民的卖国贼。如今,国已破,家已亡,往日美丽繁华的诺大故都竟无半点聊以容身的清净之地。饥餐渴饮,食不饱腹,酒不浇愁,怎样才能使这颗已与家园俱裂的心得到慰藉呢?那只顾相携寻欢作乐的梁上之燕,难道竟能无知无痛,全不知这国耻尚未雪、国贼尚未除?这里,诗人痛心疾首,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以梁上燕暗指那些麻木不仁的贵族豪门,指斥他们在创痕累累的亡国之都仍能终日骄奢淫逸,享乐如旧的丑态。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深知:那漠然无知的“梁上之燕”,充其量不过是大千世界的粒粒纤尘,而掌握国家、人民生杀存亡之机的,是一国之君,一朝之臣,他们的无知才是真可痛心、真正不可饶恕的!误国之贼固然可恨、破家之人固然可悲、风餐露宿固然不幸、梁燕无知固然可怜……万千怨恨,只恨那些贤愚不辨、忠奸不分的一朝君臣!作者将这两句诗置于句首,一箭中的,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这场劫难的根由。句中“萧兰”之喻,始于屈原。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所言:“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屈子诗中常有兰蕙椒桂比配君子,萧艾粪壤以喻小人。吕本中这里,以与当年的屈原一样的胆魄,将犀利的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了。由屈子到吕氏,万代翻覆,多少劫难,无不是因为“萧兰不辨”!诗人从现实的沉痛教训中,抽绎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天下万事,浮沉成败,多在真伪之辨。虽然,作者对历史的总结未免失之偏颇,但他毕竟是在深入地剖析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得出的,故仅就此一端而言,终不失其深刻的认识价值。

既使数百年后的今天,真伪之辨、萧兰之分,不也仍是处理各类关系时不可不慎的吗?小自立身行事,大至治国安邦,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往往或招致个人的悲剧,或导致沉痛深巨的国家民族之危。

猜你喜欢
  •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访少陵原》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出西安市南门南行,到韦曲,已是长安县境。再南行,道分为二,一路东到杜曲,是杜甫在八世纪中期居住和吟唱过的地方;一路西到王曲,是二十世纪中期柳青居住和写作过的地方。这一带就是少陵原。汉宣帝许后葬于此,其

  • 《荆州之川日江日汉日沱潜日三虀其泽日云梦汉赏析》

    【原题】:荆州之川日江日汉日沱潜日三虀其泽日云梦汉志谓三虀在江夏竟陵即今之景陵复州是也春秋传楚子与郑伯田於江南之梦与云自不同渡武昌道汉阳至复州非冬晴水涸则渺漫极目乃三虀之尾所谓梦泽也已己二月春水未生行蒲稗间累日将至景陵望孤城盖大法中这环堵州

  • 入话

    古代民间“说话”伎艺中小说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说开场之时,说话人一般都要先念上一首或数首诗词,或点明要说的故事主题,或概括全篇大意,或烘托气氛,点染意境,这就叫篇首,然后说话人再对诗词作出一番解释

  • 《韩非子·纣为象箸》全文、注释和鉴赏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

  • 《韩非子·定法》全文、注释和鉴赏

    问者曰 ① :“申不害、公孙鞅 ② ,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

  • 王安石词《桂枝香》: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 杜甫《暝》全诗赏析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 布尔热,保尔作品分析

    【生卒】:1852—1935【介绍】: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后成为现实主义的心理哲学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亚眠市一教授家庭。曾在巴黎攻读古典

  • 国学名句“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出处和解释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则对话:孟子问曰:“‘疾’者,病也,其害人也甚;‘攻’者,非礼也,其害人也甚;‘达’者,巧也,其害人也甚。三者稍逾,其害人也甚。三者”何如?”子曰:“济世之良药也。”这句“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正是孟子引经据典,告诫人们要谨慎施政,不可冒险犯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