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贺雨·[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贺雨·[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唐]白居易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忡忡。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已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上思答夭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冠珮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白居易这首讽喻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诗的主旨,是讽谏皇上宽政爱民应该有始有终。从开头至“不雨旱忡忡”四句为第一层,叙旱灾之发生。唐宪宗继承皇位之后,一下子就到了元和三年的冬天;从元和三年的冬天到元和四年的暮春,长期不雨,旱热之气熏人。皇帝,此指唐宪宗李纯(806年至820年在位)。在此之前,是唐顺宗在位。嗣,继承,接续。宝历,国祚,封建王朝统治的年代。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忡忡,旱热之气熏人。旱灾的发生,是唐宪宗下诏罪己的缘由,并非是全诗的主要内容,所以只几句话带过。从“上心念下民”至“皆出自宸衷”二十八句为第二层,写唐宪宗下诏罪己。皇上心念百姓,惧怕年成不好,造成灾荒,于是下诏罪己,诚恳地告谕全国。罪己诏,是封建社会里皇帝责备自己的诏书。殷勤,此指诚恳。万邦,原指各国,此指全国各地。这“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四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便写罪己诏的内容。先用十句讲已经取得的业绩。皇帝说,我一个人继承了天意和祖宗的事业,忧国忧民勤勉从政,没有片刻的安宁,早晚忧心忡忡;元和元年平息了刘辟之乱,一举安定了西川;元和二年平息了李锜之乱不战而安定了江南;回顾自己只是有一点微小的德,所以能迅疾地取得这么大的功劳。遑,闲暇。不遑宁,没有片刻的安宁。夙夜,早晚,朝夕。忡忡,忧愁的样子。刘辟,原任西川留守,贞元二十一年(805)叛唐,元和元年(806)被诛。“靖”,安定。巴邛,指今西川一带。李锜,原任镇海节度使,元和二年(807)反叛,不久被诛。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眇眇,微小的样子。遽,疾速。巍巍,高耸的样子。既然是罪己,当然主要是检讨自己的过失。但一味检讨自己的过失,往往会给人以一个坏皇帝的印象,所以这里先交代一下取得的业绩,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坏皇帝,只是某些方面有过失而已。下面六句检讨自己的过失。有时产生天地四时之气反常的现象,不就是对我的警戒吗?对上,我就得考虑如何答谢上天的告戒;对下,我就得考虑如何能使天时调和、风调雨顺。最好的办法,莫如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百官、万民的表率,对人要仁慈和睦,处事要节俭恭敬。沴,是天地四时之气反常而起的破坏危害作用。儆,警戒。邕,和睦。时邕,指天时调和、风调雨顺。率,表率。天降沴、天戒,都照应了前面所说的旱灾。旱灾的发生,唐宪宗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所造成,所以认为应该进一步要求自己。从这一角度看,唐宪宗不失为一位开明的君主。从“乃命罢进献”至“皆出自宸衷”八句便写唐宪宗的具体宽政措施。于是下令罢免地方对朝廷的进贡,下令救济饥饿贫困的百姓;宽赦犯死罪的人,减少各种刑罚,停止索债,宽待农民;放出宣徽院中的宫女,减少飞龙马厩中的马匹;各种政务无不兴旺,都出自皇帝的心意。赈,救济。宥,宽免,赦罪。五刑,唐律,指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已责,停止索债。责,古“债”字。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责,俗作债。”三农,指居住在三类地区的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日三农,生九谷。”注:“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湿及平地。”宣徽,指宣徽院,官署名。唐设置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飞龙,唐代宫内马厩名。庶政,各种政务。宸衷,皇帝的心意。这八句所写的宽政措施。都是随着皇帝罪己而来的,说明唐宪宗不但口头上能作自我检讨,并能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奔腾道路人”至“岁易俭为丰”十六句为第三层,说明推行宽政措施之后,人间欢悦,天时和顺。前面四句写百姓欢呼相告、感激皇上的情状。无论是道路上奔走的行人,还是田野中的驼背老翁,都欢呼着奔走相告,对皇上的恩德感激零涕。下面八名句写天时和顺。顺着百姓的意愿行事,人心就感到十分愉悦;先遵循天意行事,天意也会佑助;唐宪宗的罪己诏才下七天,天地间便充满着融和之气;这融和之气,在空中凝结为悠悠的云彩,在地面上分散成为习习的和风;接连下了三昼夜雨,云彩飘飞,细雨濛濛。冲融,飞而直上,十分融和。凄凄,云起的样子。唐宪宗下诏罪己的缘由是发生旱灾,唐宪宗既罪己,又具体推行了一些宽政措施,这不但感动了人民,而且感动了天意,所以天就下起雨来,干旱之灾也就消除了。风调雨顺之后,自然就丰收在望。所以接着四句说,百姓们都显出欢乐的神色,庄稼都长得十分茂盛,人们都转愁为喜,年岁变歉收为丰收。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芃芃,此指庄稼茂盛的样子。俭,岁歉。从“乃知王者心”至“列贺明庭中”八句为第四层,写百官之朝贺。于是大家知道皇帝的心意,皇帝的忧乐与民众是相同的;天神与土地神,无不受到感动;王公将相,戴着高高的帽子,蹈舞着高呼万岁,列队在明廷中朝贺。“后土”,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锵,高高的样子。列,排列。明庭,明廷,古帝王祀神灵、朝诸侯之地。百官如此朝贺,可见朝政是十分清明了。从“小臣诚愚陋”至“亦愿有其终”八句为第五层,讽谏宪宗应该有始有终。我诚然是一个愚昧浅陋的小臣,有愧于在金銮殿供职;我再三顿首跪拜,向皇上进献一言:君主治政清明可称为圣人,臣子直言敢谏才称为忠臣;我冒昧地朝贺皇上有其始,但更希望皇上宽政爱民应该有其终。小臣,是白居易自称。元和四年(809),白居易三十八岁,在京任左拾遗官职。忝,有愧于。天聪,颂扬帝王视听聪明之词。敢,自言冒昧之词。这最后八句,点明了作这首诗的目的,即是这首诗的讽喻之意。白居易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诗中的年份、人名、地名、官署名、马厩名等,都符合历史真实,足堪称为史诗。全诗结构完整,运用铺叙手法,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但诗中却用了不少对句。如“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有的对句,从平仄声的搭配上,还是律句。如“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这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整齐美和抑扬美。杜甫诗说:“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白居易这首贺雨诗,从全诗角度看,也说明了只有顺从天意、民意,才能化险为夷、化灾为福的道理。而“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二句,正是说明这一道理的重点句子。

猜你喜欢
  •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新修滕王阁记》全文

    韩退之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 蝴蝶翩翩来古诗词(蝴蝶翩翩飞舞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蝴蝶翩翩来古诗词,内容包括蝴蝶翩翩飞舞的诗句,蝴蝶翩翩飞舞的诗句,关于蝴蝶的古诗词。1.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2.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 苏轼《山光寺回次芝上人韵?一作扬州同晁无咎、芝》全诗鉴赏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作品赏析原题:山光寺回次芝上人韵?一作扬州同晁无咎、芝上人游山光寺和芝韵?

  • 苏轼《食》全诗鉴赏

    雄雄曳修尾,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烹煎杂鸡骛,爪距漫槎牙。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 蓝不是抽象的事物

    蓝不是抽象的事物从来没有一本诗歌刊物让我如此喜欢。诗歌蓝本,听来就美。“蓝不是抽象的事物,她的感动从内部开始。”很多人问我,为什么

  • 血缘与归属

    【3382】血缘与归属(〔加〕叶礼庭著,成起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4 8字,2017年8月第1版,48元)△七个部分:导论——最后的避难所;[1]

  • 典故“侗族斗牛的来历”鉴赏和评析

    贵州省锦屏一带聚居区的侗族人,每年在夏历正、二月间或秋后,村村寨寨都要举行斗牛。说起这个习俗的来历,有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侗族卜老耶旺有几块田,都撒下种子,长出秧苗了,秧苗长得嫩嫩的。卜老耶

  • 古代名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注释与译文

    【名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释与译文]因为思念你我容颜一天天地憔悴,犹如过了十五的月亮,一夜夜减少清亮的光辉。诗句用月满而亏比喻妇人因思念远行的丈夫而日益形貌瘦损,联想新颖独特,感情真挚动人。

  • 殷允岭《赵九章》

    引 子2016年12月22日9时,雾霾后的北京在和煦的冬阳下闪闪发光。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九三学社支社主委王光杰

  •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司马法逸文》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司马法逸文》原文鉴赏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