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孝廉赴举·[唐]李咸用》原文与赏析
[唐]李咸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愈益突出,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不仅百姓生计维艰,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受到很多阻难。所以这时的诗不再有盛唐时雄浑明秀的气象,而是多感伤悠叹之音。不仅如此,晚唐诗在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其中有一点就是写诗渐趋俚俗,而又喜在身世之感中融入人生哲理的议论。像罗隐、杜荀鹤就表现得很突出,而李咸用也有类似的倾向,这首送谭孝廉赴举即为一例。赴举,就是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遍地烽烟,道路难行,这首先就是一件难事,何况应试是否得中,更难预料,这就更需要有勇气。李咸用在这首诗里对谭孝廉进行勉励,说明好事多磨,疏懒无成的道理,把说理与别情融合为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乱世士子的心态处境,是有欣赏阅读价值的。
诗中: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为李咸用劝戒谭孝廉的为人处事之道。上句是说,大凡好的结局都是经过艰难的努力才取得的,下句是说,年轻人切不要贪图容易,把事情看得简单,而放松了自己的奋斗。这两句总的精神是要谭孝廉戒骄戒躁,不畏艰险,去争取科举的成功,不要害怕途经“戈戟林”,畏惧沿途的“鼓鼙声”。其针对性是很明显的。但是,这话从诗人口中说出,显然又是人生经验之谈,它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又不局限于赠勉谭孝廉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经过辛勤劳动要取得好收成是很难的,同样,如果怕克服困难,又怎么会有“好事”临门呢!这一点,有阅历的人不难理解,年轻人更事少,就不一定都懂得了。所以,上面这两句诗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失为经验之谈,值得深思。
诗写得通俗,但含义很深,做到了语浅而意深,尤易为人接受,这应该说是晚唐诗在大众化方面的成功之处,值得借鉴。
-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
超现实主义*一种文字游戏式的写作方法。超现实主义作家常常凑在一起集体致力于挖掘潜意识的艺术实验:每个人随心所欲或径情直遂地写出一个
-
【名句】王顾左右而言他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齐王回顾他的左右,避开正题而说其他的事情。后用以形容对主要问题故意避而不答。
-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社团,一九二一年七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初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后期主要成员有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铁声、
-
那颗心定然是苦的。 在那样一个年代,读书人实现人生抱负和价值的渠道可谓单一,由读书而科举而从政几为文人唯一进阶路途。但政治生
-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第二百五十六卷。
-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
魏风魏风 魏,是西周初分封的姬姓小国,故址在今山西芮城一带。为区别战国魏,一般称古魏国。鲁愍公元年(前661)为晋献公所灭,以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