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①溅溅:流水声。②化用了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琵琶行里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心情③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④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1.“老”、“肥”两字用得好,请说说为什么。(3分)
2.这首词上阕尾联用了哪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这两个字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描写的景物鲜活生动,呼之欲出。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都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不留神就过了很久的时光。一个“肥”字写出了梅子在雨里的丰满形态,富有动态感。(答出词类活用得1分,对雏鸟和梅子的分析各占1分)
2.白居易被贬九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与白居易被贬时心中一样的愤愤不平,又想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情。(答出典故得1分,情感占2分,意思对即可。)

二:
(1)首句中“凤老莺雏,雨肥梅子”描摹了初夏之境,请找出其中用得特别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赏析。(3分)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本词下阕,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①“老”,春风和煦中,幼莺的羽翼渐渐长成。“肥”,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鲜圆。②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赋予无想山中初夏之景动态与形态,春光虽去,作者却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2)①下片开头,以社燕自比,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表现出漂流宦海,行踪不定。
②“且莫思”,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得失,个人的荣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浇愁,词人似乎想从苦闷中挣脱。
③“不堪听”,宦海中飘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事,向向酒宴中暂寻欢乐,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徒增伤感。
④“容我”,措辞宛转,写出了无可奈何、惟有借醉遣愁。

三: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2)下阕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分点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写通过描写春风和煦、幼莺翼长、梅子饱满、绿树葱茏、乌鸢自乐、绿波荡漾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初夏图景(1分)。
2.表达了寄身他乡的苦闷(1分),政治上失意的愁苦(1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看淡功名利禄)(1分),想暂时逃避烦恼的情感。

四: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参考答案
①(3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
②(6分) 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评分标准:本题6分。手法2分;形象特点与作者心绪,各1分;妙处,2分。
③(4分)黄芦苦竹绕宅生 谪居卧病浔阳城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上阕开篇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因受到雨水滋润而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自乐”写出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情境,反衬出词人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而对乌鸢生出的羡慕之情。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悦耳的潺潺流水声。
D.“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说明歌舞和美酒让词人身心愉悦,得到了放松。
E.从“黄芦苦竹”“九江船”“急管繁弦”等词语可以看出词人以白居易自比。因为词人处在“地卑山近”的溧水,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环境相似。
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请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D [解析] B项,“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表述错误;D项,词人借最后三句婉转地道出了自己心事悲凉,无可奈何,只好以醉遣愁的苦闷。
2.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泊、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到管弦声所产生的伤感;最后“先”“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按照情感层次给分)

参考译文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赏析: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周邦彦被贬任溧水县(今江苏溧水)县令,时年三十九岁,此词于游无想山时所作。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正是周邦彦被贬时心中愤愤不平,而又求自我解脱的一首抒情之作。上阕系凭栏所见,有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地卑”两句转写卑湿之地令人不适。“人静”三句又描画出一种风景宜人的境界。“凭栏久”将自己的处境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相比较。下阕写凭栏所想,写逐客之悲。以飘流的“社燕”自比,将为宦亦喻为寄人篱下,可见词人孤愤与凄凉心境。只好在酒里去寻求暂时超脱。此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矛盾,无论是寄情山水还是以酒麻醉,都不能使自己完全忘却现实。所以总是陷于沉郁顿挫之中。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发飘流之哀。此词整体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体现了清真词一贯的风格。
一开头写春光已去,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这里化用杜牧“ 风蒲燕雏老(赴京初入汴口)及杜甫“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意。两句对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午阴嘉树清圆 ”,则是用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句意,“清圆”二字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以上三句写初夏景物,体物极为细微,并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情,极力写景物的美好,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但接着就来一个转折:“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正象白居易贬官江州 ,在琵琶行里说的“住近湓江地低湿”,溧水也是地低湿 ,衣服潮润,炉香熏衣,需时良多,“费”字道出衣服之潮 ,一“费”字既具体又概括,形象袅袅,精炼异常,则地卑久雨的景象不言自明。作者在这里还是感到不很自在吧 。接下去又转写:此地比较安静,没有嘈杂的市声,连乌鸢也自得其乐。“人静”句据陈元龙注云:“杜甫诗‘人静乌鸢乐’。”今本杜集无此语。正因为空山人寂,所以才能领略乌鸢逍遥情态。“自”字极灵动传神,画出鸟儿之无拘无束,令人生羡,但也反映出自己的心情苦闷。周词琐窗寒云:“想东园桃李自春”,用“自”字同样有无穷韵味。“小桥”句仍写静境,水色澄清,水声溅溅,说明雨多,这又与上文“地卑”、“衣润”等相互关联。小桥外,溪不清澄,发出溅溅水声。似乎是一种悠然自得之感 。但紧接着又是一转:“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白居易既叹“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词人在久久凭栏眺望之余,也感到自己处在这“地卑山近”的溧水,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环境相似 ,油然生出沦落天涯的感慨。由“凭栏久”一句,知道从开篇起所写景物都是词人登楼眺望所见。
下片开头,换头“年年”,为句中韵。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又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三句自叹身世,曲折道来。以社燕自比。社燕在春社时飞来,到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在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瀚海,大海 。词人借海燕自喻,频年飘流宦海,暂在此溧水寄身 。既然如此,“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事,包括个人的荣辱得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来浇愁吧。词人似乎要从苦闷中挣脱出去 。这里 ,点化了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 ,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和杜牧的身外任尘土 ,尊前极欢娱(张好好诗 )。“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 ”,又作一转 。在宦海中飘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事,向酒宴中暂寻欢乐,如谢安所谓中年伤于哀东,正赖丝竹陶写 ,但宴席上的“急管繁弦”,怕更会引起感伤。杜甫陪王使君有“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诗句 ,这里“不堪听”含有“易悲伤”的含意 。结处“歌筵畔,承上“急管繁弦”。“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则未听丝竹,先拟醉眠。他的醉,不是欢醉而有愁醉。丝竹不入愁之耳,唯酒可以忘忧。箫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词语用此而情味自是不同。“容我”二字,措辞宛转,心事悲凉。结语写出了无可奈何、以醉遣愁的苦闷。
猜你喜欢
  • 辛国云《半亩地》

    1山东大多地方把红薯叫地瓜——红薯没籽,不知算不算瓜,但都这么叫着,叫了多少年,不是瓜也是瓜了。没什么奇怪,这类的事儿多了,就像很

  • 韩愈《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全诗赏析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 《寒食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

  •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唐宋散文鉴赏

    文章开头一段是个引子,说明承召入对时因时间匆促,未能详言,故作此奏章上陈。“迫于日晷”云云,恐非托辞,只是表明自己的奏章内容不是粉饰太平之词,而是揭露时弊、呼吁改革之词,表现了鲜明的政治责任感。

  • 白居易《江楼望归 时避难在越中。》全诗赏析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 唐宋散文之岳飞《论马》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岳飞《论马》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3 。日啖豆至数斗 4 ,饮泉一斛 5 ,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 6 。介胄而驰 7 ,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 8 ,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 杨慎《滇海曲》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杨慎《滇海曲》 杨慎 梁王阁榭水中央,鸟鹊双星带五潢。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里所欣赏的两首《滇海曲》,是从杨升庵的十

  • 柳宗元《李赤传》原文、赏析和鉴赏

    柳宗元 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问累日,乃从之馆。赤方与妇人言,其友戏之。赤曰:“是媒我也,吾将娶乎是。”友大骇,曰:“足

  • 白居易《六年秋重题白莲》全诗赏析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 鲁迅《一点比喻》全文、注释和赏析

    在我的故乡不大通行吃羊肉,阖城里,每天大约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群羊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们那里称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