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
(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 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2分)
2. 曹雪芹 红楼梦(2分)
3. 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3分)
4. C(3分)
5. (4分)答案要点:比喻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6. (5分)答案要点: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

【译文】
像东风一夜吹绽千树繁花,又吹得满天繁星如雨下。宝马雕车芳香飘洒。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光渐渐西斜,一夜鱼龙飞舞笑语喧哗。
头戴娥儿、雪柳、黄金缕,她们笑语盈盈恣意玩耍。我在人群中寻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无意之间却在,灯火稀落处发现了她。
【赏析】
本篇为元宵节记景之作。
上片以生花妙笔描绘渲染元宵佳节火树银花、灯月交辉、车水马龙、欢歌笑语的欢腾热闹的风光。“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而“千树”又说明彩灯数量多。“更吹落、星如雨”写焰火,烟花一明一灭,参差起落,洒落如星。前两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一个“更”字将灯光和焰火交织在一起,写出元夜让人应接不暇的情景。接下来一句写的是车马和游人,“宝马雕车”写车马华美,“香满路”表明游人之多。“香”字用得好,暗示街上女子多,为下片的叙写做好了铺垫。“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的是彻夜欢腾的热闹场面: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光渐渐西斜,一夜鱼龙飞舞笑语喧哗。上片极言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片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游人中千百回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自甘寂寞的孤高女子,表现了词人追求的境界之高,寓有深意。“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承接上片,继续描写元夜的盛况,但已转移到盛装出游的游女们身上,只见她们头戴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地走过去,只剩下衣香飘散在空中。可在这些丽人中间却没有词人的意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极言寻觅之苦,失望之情跃然纸上。在这几近绝望的一刻,“蓦然回首”,忽然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词素以豪放著称于世,其实他的婉约词亦是曼妙无比,这首词即是最好的证明。
-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
-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冬作。又曰:少尹与行军自不同。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
-
(一作六月六日以病在告,独游湖上诸寺,晚谒损之,戏留七绝)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烦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谈怒怒,气愤也,为人生四大情绪之一。所谓四大情绪者,“喜怒哀乐”是也。吾国古书中,怒居第二位,但吾人不可以次要或从属视之。因此种情
-
郑域 妙香真色自天然,羞御铅华学女妍。 只向温柔乡里话,怕寒不许上林传。 这首咏素馨花诗首句“妙香真色自天然”强调素馨花的奇妙的香味,纯正的颜色,都是出自天然,毫不造作。第二句“羞御铅华学女妍”是对第
-
静安为词,往往借美人芳草之思,喻悯世伤时之痛,“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樊志厚《人间词甲稿序》),故词中多用虚拟之笔。
-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