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崔 橹②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②崔橹: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的结句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三句描绘了门横金锁、渭水落日、红叶飘零的画面,(2分)渲染了空寂、肃杀、悲凉的氛围,(1分)表达了对唐王朝没落的痛惜、哀叹之情。(1分)
2.①妙用比喻。云如梦,惝恍迷离,雨如尘,纷纷洒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悲伤。②寓情于景。将满腔的哀愁寄寓于景物描写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各2分。点1分,析1分。如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赏析】
起句点明空山宫殿,门户闭锁,悄然无人。以下三句,都就此生发,写离宫荒凉寥落的景色。宫在渭水之滨,由于宫中悄然无人,故诗人经过,所见惟有落日,所闻惟有秋声(指被秋风吹动的一切东西所发生的音响)。而山头红叶,也由于气候的变冷,飘落到了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红”与“落日”配色,“叶”与“秋声”和声。而夕阳西沉之后,却又下起雨来。含雨的云浮游天际,象梦一般迷离,而云端飘落的雨丝,却又象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绘声绘色,极为逼真。
华清宫,又叫温泉宫,是唐代皇帝行宫的名字,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修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改名华清宫。因为那里有温泉,气候和暖,所以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权贵便迁到那里避寒,待过了隆冬岁末,春暖花开,再回长安。可以这样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杨贵妃追求奢侈生活,华清宫与奢侈也就成了同义词。
-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1]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念去
-
【注释】:(豫章气候差早,春未半,花已岑寂。省掖后苑有千叶桃一株,人未之知也。众卉已谢,芳草如积,偶与员外方君过其下,初开数朵,色韵标度,殆非人间所有,岂所谓瑶水之遗也欤?绕树百匝,赏之以诗。壬子二月十七日。)
-
这首词,就是作者尚友古人陶渊明,追求精神家园的一篇“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诗。从字面上看,是咏陶;而究其实质,却是自明心迹。
-
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 茅盾做这篇文字的人,元来是极力主张妇女解放的,不过他的鬼意思以为:凡是新潮流虽然只
-
此词作于公元一一九〇年(绍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此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
-
〔罗马尼亚〕 爱明内斯库 假如树枝儿敲打着窗户, 而白杨在迎风摇晃, 那只是让我回想起你, 让你悄悄地走近我的身旁。 假如繁星在湖水上闪映着光芒, 把湖底通通照亮, 那只是为了让我的痛苦平息, 让我的
-
【名句】君当作磐石 ① ,妾当作蒲苇 ②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注释】①磐石:岩石。②蒲苇:蒲草和芦苇。 【释义】你应做岩石,我要做蒲苇。蒲苇坚韧如丝,岩石永不改变。 【点评】一个女子千古不变
-
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