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夜坐》阅读答案及赏析
许继
雨歇宵影澄,天清月华素。
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
萧萧林樾风,泫泫幽篁露。
草虫亦何知,含凄感迟暮。
深思无与言,美人隔云路。
迢迢银汉章,无声自西去。
【注】①樾:树阴。②泫泫:水滴下的样子。
1: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让我们一步步感受到渐浓的秋意的?(3分)
2:诗人深秋夜坐中产生了哪些思绪?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诗人先描写秋意降至的环境。雨后的山影澄澈如水,天空清朗,月光素洁。(1分)②接下来写让人感受到的已至“秋意”。“秋欲来”,空阔的山中,庭户间悄然升起微微凉意。(1分)③最后写“秋意”已至。风声与露水渐渐加重,林阴中发出了萧萧的风声,竹林里酝酿着的露珠泫然流动,秋气漫天而降。(1分)
2:①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流逝;知音难遇(或者“表达自己不得赏识,不得重用,仕途不顺”也可);一个人越发得孤寂落寞。(3分,每方面1分。)②露水打湿了草丛,草中的百虫似乎也感受到了岁暮将至,诗人感到人生短暂;“无语言”与“美人隔”是指理想中的知音难求;既然无人可谈,还是坐着吧!诗人把深深的人生悲哀,融入浓浓的秋意里,孤寂落寞之情自现!(2分,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作者
许继(1348-1384)明初诗人。谱名可继,字士修,号观乐生,宁海清泉山人。出身于儒学家庭,家境比较贫困,但性质高朗,童时已有成人之志。以学贤哲自勉,刻意经学,玩心天人,究颐探微。善古诗,能文词,力逼汉魏。

赏析:
作者不仅刻画出雨后山水月色之美,且其神来之笔“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写出了在秋意欲来未来之际,只有静静地、久久地“夜坐”的人,才能从庭户间悄然生起的微凉中,率先感到秋意的触角的试探。只有随着“凉意”的慢慢增长,“秋”才能渐渐变浓。较之王维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许诗居然分出了一个虽然很薄、却到底是可以感受的独立层次,也算是颇有新意了。沈德潜评论:“‘空山’十字,前人写秋俱未到此”。接着写秋气浩浩而至了,无知的草中百虫似也感到了岁月的迟暮,凄然哀鸣,而敏感的夜坐人岂无所动?但“美人”———理想中的知音如隔云端,渺焉难求。既然无人可谈,还是独坐秋夜,把深深的人生悲哀溶入浓浓的秋意里,溶入到仰望银汉的无声叹息中去吧。
-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作品赏析【注释】:【鹤注】是时安史未息,又各吐番当属乾元二年作。谢灵运有《捣衣》诗题。亦知戍不返①
-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
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鸡鸣问前馆,世乱敢求安。
-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
大邦安静治,小院得闲游。赣水雨已涨,廉泉春水流。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洲。扬雄未有宅,王粲且登楼。老景无多日,归心梦几州。敢因逃酒去,端为和诗留。旧箧藏新语,清风自满舟。
-
乾道八年1772年,陆游四十八岁时,撤去夔州通判的职务,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捡法官。那年正月,从夔州赴宣抚使司所在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二月途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而写下了此首词。陆游到果州,已是“池馆莺花春渐老”(《果州
-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挂帆秋江
-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
-
【原题】:施明可自湘潭还霅川以诗编相示摘其中重阳一篇次韵题似明可
-
左思《招隐》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鉴赏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