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上一句:野竹分青霭
翻译: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青的雾气
意思:诗人描写了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霭的景象
下一句:无人知所去
翻译:没有人知道去了哪里
意思:诗人感慨自己的行踪无人知晓
【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出处】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意思】野竹分开了如纱的青霭,飞泉如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士何处去,我独自倚靠着松树,排遣那无端的愁情。【全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解题】此诗约作于开元七年(719),时李白十九岁,隐于戴天山读书。为现存李白最早诗篇之一。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写出诗人等待之久。“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贺贻孙诗筏),诗中写山中幽丽景色,“水声”、“飞泉”,“树”、“松”,“桃”、“竹”,不避犯重,信手拈来,无斧凿痕,而平仄粘对都合律诗规则,中间两联尤属工对,足见诗人早年于律诗甚下功夫。【注释】①青霭:山中云气。【赏析】 这是今存的李白最早诗作之一,作于十八、九岁隐居蜀中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今四川省江油县)大明寺读书时期。本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写进访初途,“带露”暗点时间是清早。上句写所闻,溪水潺潺,时传犬吠,着笔于听觉;下句叙所见,放眼望去,夹路桃花,带露争妍,艳丽夺目,着眼于视觉。此联“犬吠”、“桃花”,暗逗山前村庄之景。颔联“树深”二句,乃入深山所见之景,时间已至中午。上句,丛林深处,野鹿出没,“时见鹿”反衬不见人,状深山之幽;下句,以“不闻钟”复写山中之静,暗示道士外出无人打钟报时,为尾联“不遇”伏笔。颈联,诗人宕开一笔,杳渺入深,继写山行所见之景,笔致灵动舒转。顾盼四野,苍竹森森,青霭夹道而分;山峰碧绿,中悬飞瀑,空谷传响。置身其间,如入画境。至此,诗人跳过至道院等一系列情节,而于尾联直接“不遇”。诗人等待道士已久,却不见人影。诗以“无人知所去”,从侧面道出往访不遇。又以“愁倚两三松”的典型动作,传出诗人造访不遇时的无限怅惘,言外寓悠然不尽之意。 全篇紧扣“访”和“不遇”。前三联写景,重在写“访”。通过景色的变换写出山行的进程,通过犬、鹿、竹、树、桃、露、霭、溪、泉、峰的意象组合,描绘了一幅戴天山幽美的长轴山水画,设色谐和,动静相间,渲染出山的深幽静谧,衬托出山中人(道士)的淡泊情怀,表现了青年李白对方外隐逸生活的神往。结联正写“不遇”,点题。全诗合律,却又信手写来,无斧凿痕,足见李白早年在律诗上下过很深功夫。前人赞此诗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正道出此诗之神妙。【拓展】 绵州图经 云: “戴天山在县 (按,指彰明县) 北五十里, 有大明寺。开元中李白读书于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谓 ‘康 山读书处’ 也。” 一统志 云: “大匡山,在成都府( 彰明县 志引作绵州) 彰明县北三十里,一名康山,唐杜甫寄李白诗: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亦名戴天山。” 雍正版江油县志 云: “戴天山在太华、天仓二山之顶。” 光绪版江油县志 云: “戴天山在大匡山顶,上有饲鹤池故迹,即李白访道士不遇处,瓦 砾累累皆是,其为当时寺观可知。旧志谓 ‘在太华、天仓二山之 顶’,似误。” 戴天山当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匡山后,农民讹呼为盖天山。 其实,山是不能“盖” 天的,以 “戴” 为 “盖”,显属字音错讹。 历来注家将戴天山与大匡山混为一谈,皆从绵州图经 和一 统志、彰明县志 等处来。“旧志” 谓 “戴天山” “在太华、天 仓二山之顶”,语言模糊不清。是二山共同 “之顶”,还是或在太 华山顶,或在天仓山顶呢?前者则不可思议,因为太华山在大匡山 顶靠北二十多里处,天仓山在大匡山顶向南四十里许,太华、天仓 二山相距数十里。戴天山怎么会横跨“二山之顶” 呢?如果说是后 者,则模棱两可,使读者无所适从。光绪版江油县志 “在大匡 山顶” 的说法较符合实际。大匡山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讳,改 “匡” 为“康”,故又名大康山。而戴天山则是因为它山势巍峨高 耸,上出层霄,且与大匡山相去既远且高,故有“戴天” 之名。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 “本诗写于开元六七年 (718、719) 李白十八九岁时。” 又云: “ ‘戴天山’ 又名大康山或 大匡山,即杜甫不见 诗中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的匡 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幼年时曾在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
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委婉、含糊的说法代替本意的婉曲形式。 1.十月下旬,我的这座城——长篇小说《桥》完工了。热心的编辑朋友,从北京跑来验收,接着,他把我的这座“城”,搬回北京去了。就在我将撕下一
-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
狼瞫之死 (文公二年) 【题解】 狼瞫从一名普通的士卒转变为国家英雄,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首先,狼瞫是位勇士。莱驹在斩杀战俘
-
明堂飨神歌无名氏【原文】经始明堂,享祀匪懈[1]。於皇烈考,光配上帝[2]。赫赫上帝,既高既崇[3]。圣考是配,明德显融[4]。率土敬职,万方
-
寄德新丈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本词标题是“寄德新丈”。德新姓王名革,“为人有
-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
-
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博学高论,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未尝书刺谒一人。”北宫五王,更请莫能致。新阳侯阴就,使人要之,不得已而行。侯设麦饭葱菜,以观其意。丹推却曰:“以君侯能供美膳,故来相过,何
-
品牌推广的古诗词(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谁有,告诉我.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最好是)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品牌推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既有文采听起来又很霸气的诗词或句不要整首,只求最精彩的多多,房地产开发商品牌推广宣传语,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谁有,告诉我.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最好是。谢灵运的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
-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离愁别绪中
-
《海棠·虞美人东山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李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