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唐·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本篇与竹枝词九首不是作于一地。竹枝词九首作于夔州,本篇作于朗州,属于黄庭坚所说的“湖湘”竹枝,声调与夔州竹枝微有不同。详参拙著刘禹锡传论第十一章。
诗中写一对初恋情人颇具戏剧性的相会及其微妙的心态变化。春到江畔,绿柳如烟。碧绿的江水平铺千里。这时江畔一对初恋的情人无意中互相发现了对方。情郎佯作不知,故意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歌。女郎侧耳细听,初时尚觉不关于己,渐渐听出声声传情。心中充满了爱情的喜悦。刘禹锡以其追光摄影之笔,截取了这一爱情的小插曲。他抓住眼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实景,移入了女郎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借助谐声双关手法,用天气的“晴”与“不晴”,来谐对方的“有情”与“无情”,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统一在意境之中,造成了一种旖旎妩媚的诗美。情郎的黠慧可爱,女郎的天真纯洁,都被写活了。
谐声双关是我国民歌中习见的表现手法。在汉魏六朝乐府诗中,双关手法用得更为广泛。如青阳渡:“高举徐徐下,轻捣(倾倒)只为汝。”读曲歌:“石阙生口中,衔碑(悲)不得语”等等都是。相比较而言,本诗的谐声双关用得更为贴切自然,因而韵味也显得更为深厚。
-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作品赏析【注释】:稼轩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
-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作品赏
-
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① ,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② ,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 ③ ,更有潺潺流水 ④ ,高路入云端 ⑤ 。过了黄
-
这首词描写女子香闺寂寞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重,它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烦躁。“金
-
白羊座and雙鱼座都有一颗童心,初见,就觉得对方逗趣,想把时间都给对方,就像互赠了销魂掌。 金牛座and摩羯座本都是含蓄的人,可一碰了头,相见恨晚,聊个没完。 巨蟹座and处女座当他俩触碰到对方的细腻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 ① ,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
-
【题 解】“天净沙”,曲牌名。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意思是秋天的思绪。这是一篇
-
夏承焘先生(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温州市区人。居宅邻近东山谢灵运春草池,故又别号谢邻。1918年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温州师范
-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