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

巩庆历三年遇潜之①于江西。始其色接吾目,已②其言接吾耳,久其行③接吾心,不见其非。吾爱也,从之游。四年间,巩于江西,三至焉。与之上滕王阁④,泛东湖,酌跑马泉。最数游而久乃去者,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使览登之美穷于此,乐乎?莫与为乐也。况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⑤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其计于心曰:奚独吾游之不厌也,将奉吾亲,托吾家于是州,而游于是,以欢吾亲之心而自慰焉。未能自致也,独其情旦而作,夜而息,无顷⑥焉忘也。病不游者期月矣,而潜之又遽去⑦,其能不怃然⑧邪?

潜之之将去,以书来曰:子能不言于吾行邪?使吾道潜之之美也,岂潜之相望意也!使以言相镌切⑨邪?视吾言不足进也。视可进者,莫若道素与游之乐而惜其去,亦情之所不克己⑩也,故云尔。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六年八月日序。

【注】

①潜之:指王希,字潜之。②已:已而,随后。③行:品行,操守。④滕王阁:唐永徽四年(653)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时建。与下文东湖、马跑泉、大梵寺秋屏阁等,均为南昌名胜。⑤属(zhǔ主):连接。⑥无顷:没有一刻。⑦遽去:突然就离去。遽,骤然。⑧怃然:形容怅然失意的样子。⑨镌切:情意恳挚地劝诫。镌,凿、刻。切,责备。此处均为引申义。⑩情之所不克己:情不自禁。克己,约束、克制自己。

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曾巩正在临川求学,为了送朋友王希赴京而写下这篇赠序。文章回忆了两人从相识到结交的经过,描绘了一同游览的踪迹和在游览中所获得的乐趣,字里行间显示出两人间深厚的友情,委婉地表达出希望王希在仕途“光显”之后,不要淡漠了和自己之间的这份友谊。

本文工笔描绘,刻画细腻。先描绘临川的美景,从滕王阁、东湖,到跑马泉,都是江西的美景。“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性地叙述了他们的游历所见。

但作者又恐怕这种泛泛的介绍不足以表现他们同游之乐,更不足以体现两人在游览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因此在这番概述之后,又选择这些游览中最令他们留连忘返的大梵寺秋屏阁进行描述,极写登临秋屏阁之所见所感,写由这些所见所感中所体味到的无穷之乐。这部分分三层展开。先写在洪州可远眺的风景——西山,“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正由于“最正且尽”,所以“览登之美穷于此”,从中所获得的游览之乐也就为别处所不能比拟。第二层写秋屏阁上可以看到的他们陶醉的其他景物:“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以其如此,“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这句话承上启下,紧接着顺势推进一层,写自己甚至想举家居此,一直想来饱览这山水风光,但未能如愿,今日好不容易能够尽情,偏偏此时王希又突然要离去,自己自然觉得怅然若失。这一层通过写对其美景的极度喜爱与眷恋,来反衬和烘托秋屏阁风光之美的令人不能忘怀。

这分明是在写景,而在实际上是借写游览景物时的同游之乐来写与王希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同游之乐写得越充分,则朋友之间的友情就显得越深厚;友情越深厚,也就更值得自己珍惜。试想,风光如此之美,同游如此之乐,但同游者又要离去,从此天各一方,以后自己即便再来,即便美景依旧,也未必会有那种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游之乐了。想到这些,能不为之“怃然”么?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乘势揭示出全文的主旨:“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意思是希望友人不要在“光显”之后淡薄了山水之情,不再与自己游,使自己显得寂寞而孤独。暗自寄托了希望王希不要淡漠了和自己的友情的希望,但却始终不直说,而寄托在山水之情上,可谓是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令人读后久久难忘。

后人评论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猜你喜欢
  • 岑参《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全诗赏析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 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全诗鉴赏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注释、译文和感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① 。(《老子·四十》) 【注释】 ①有、无:这里不是生成论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本体论、逻辑上的概念。“有生于无”,并非无先于有,而是无中本来就蕴涵着“有”;“有”、“无”统一

  • 辛弃疾《读语孟》全诗鉴赏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作品赏析【注释】①语孟:即指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用以代称儒家的孔孟之学。此二首为稼轩自我明志语,说明稼轩在哲学思想

  • 夸父逐日

    【题 解】“夸父逐日”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神话。它讲述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

  • 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李流芳《游西山小记》 李流芳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晻映,澄湖百顷, 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 与波光上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

  • 小说《春蚕》原文和鉴赏

    一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 “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象背着一盆火。 “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

  • 古诗词花的象征意义(关于花的诗句及象征意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花的象征意义,内容包括关于花的诗句及象征意义,诗歌中各种花的象征意义,关于花的古诗,以及象征的意义。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王寀《浪花》

    王寀《浪花》宋山水诗鉴赏 王寀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自然界那些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百花,一直是千百年来诗人们歌咏不衰的主题。此诗却别出心裁,以水波上的“

  • 白居易《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全诗赏析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余。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