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作者: 王道清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薛涛
月这首五言绝句,玲珑睿智,隽永深长。首句用“钩”摹状新月和残月的形态。次句活用汉代班婕好怨歌行中“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典,状写十五(农历)的圆月。这里的“魄”和“团扇”两个意象,构成了形体上的鲜明对比。三、四句说“初月”(细影)与“满月”(圆质)这对审美客体对于亲人、友人或恋人来说,不能同地、同时观赏,暗蕴别离、相思之苦。明代诗人、评论家钟惺称之“细语幽响,故故向人,而含吐不欲自尽”。(名媛诗归)“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的深层意思是说,同样的“细影”,同样的“圆质”,由于审美主体——观赏者所处的地域不同,而得到的观赏客体意象会迥然不同:若在大地的东面看到的是“细影”(初月),那么,在大地的西面看到的则是“圆质”(满月)了。反之,亦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莫非从中得到了某种启迪?用“相对”的观点审视世界,这正是女诗人薛涛的思想豁达、超脱的可贵之处。
这首五绝中的“月”是“客体”,“诗人”、“亲人”、“友人”或“恋人”是审美“主体”。这里的诗人、亲人、友人或恋人因为不在同一时空中观赏月的圆缺,自然每每产生出某种离情别绪,欲说还止,正所谓“含吐不欲自尽”。这种“以吞为吐”,含而不露的抒情方式,其艺术效果较之直白的抒情,其意绪显得更蕴藉,更深长。
-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
《诗品》的作者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东坡讲:“言有尽而意无穷。”《说诗粹语》的作者沈德潜也说:“诗要讲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说诗要含蓄蕴藉,要有言外之意,才能使人读了感到诗意深厚,有无穷的意味。这首诗就有这个特点。从表面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和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读古诗关与“送别情的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生必背古诗72首。《长歌行》汉代: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
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
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者,任将之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者,任将之实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静得天和兴自浓,不缘宦达性灵慵。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流辈尽来多叹息,官班高后少过从。唯应加筑露台上,賸见终南云外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哲理古诗词句子,内容包括50句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人生哲理的古诗句,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一)哲理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这首诗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韵,为一层诗意,共五层诗意。声韵随情而变。平仄互换。诗中描绘清漳政通民和,风俗淳古,礼乐之乡,歌颂贤吏李聿。全唐诗有李聿小传,曾作清漳令,后为尚书郎。从全诗中反映了李白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绘出理想的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比较豪迈的长篇古诗词,内容包括十首气势豪迈的古诗词千古绝唱,推荐很豪迈的诗句,气势豪迈的古诗词。定风波?三月七日【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