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马
作者: 李彬
黑暗里顺手拿一件乐器。黑暗里稳坐
马的声音自尽头而来
雨中的马。
这乐器陈旧,点点闪亮
象马鼻子上的红色雀斑,闪亮
象树的尽头
木芙蓉初放,惊起了几只灰知更鸟
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
象乐器在手
象木芙蓉开放在温馨的夜晚
走廊尽头
我稳坐有如雨下了一天
我稳坐有如花开了一夜
雨中的马。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
的记忆
我拿过乐器
顺手奏出了想唱的歌
陈东东
“黑暗里顺手拿一件乐器。黑暗里稳坐”诗人一开始就为读者勾勒了一副悠闲自在的自我形象。这里的“黑暗”是指万籁俱寂的夜晚,取其宁静之意。“顺手拿”和“稳坐”两个动作表明了诗人心境的闲适安逸。而“马的声音自尽头而来”,这声音或许是流自于乐器的弹奏,或许只是诗人沉浸于梦幻中的一种感觉,但毕竟打破了属于诗人的夜的静寂。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马的声音”来得突兀,造成了诗的惊警紧张。接下来终于出现了“雨中的马”,这个意象很富有意味、诗人将其自成一节,不加更多的渲染、反而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遐想。
“雨中的马”触发了诗人敏感的神经,消逝的生活又似流水重新涌入心头。“乐器陈旧”是往事的象征,虽然往事已经成为历史,但毕竟有“点点闪亮/象马鼻子上的红色雀斑,闪亮”。诗人的情调是欢快并带了点幽默味道,过去的一切并非全部黯然无色,那“闪亮的”日子难道不值得追忆吗?“木芙蓉初放,惊起了几只灰知更鸟”,灰知更鸟的扑腾飞起是使人无法忘怀的记忆,或许诗人想叙述自己初恋的故事,但又不愿直言,而是委婉曲折地描画了这一场景、既充满情趣,又得诗之意境,可谓妙笔。
回忆是美妙的,但“雨中的马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挣脱了记忆的羁绊,思绪又随“雨中的马”踏入对未来的憧憬。那夜晚开放着木芙蓉,是多么地温馨,多么地亲切。“我稳坐有如雨下了一天”,因为心中的恋人将翩翩而至,陪伴身旁,共度良霄。那下了一天的雨,那开了一夜的花,是那般富有诗情,在那里会使人全然不觉时间的悠长。陶醉在梦幻一般的记忆中,陶醉在梦幻一般的遐思中,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于是,“我拿过乐器/顺手奏出了所想唱的歌”,这里既表达了诗人难以言语的心情,同时又回应了诗的开头。
另外,如果将此诗整体把握,会感觉到诗中始终回荡着音乐的旋律,诗人的情绪抒发也始终同音乐的节奏保持着和谐。“雨中的马”作为一个鲜明的意象,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还牵连着其它意象共同构成了全诗欢欣、明朗的基调。
-
改文字过去说仓颉造字,这当然和鬼夜哭一样不可信。因为文字是悠久文明的产物,不是某个人心血来潮造得出来的,因此也不能由某个人或某些人
-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亲
-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
白蘋湘渚曲,绿筱剡溪口。各在天一涯,信美非吾有。何如此庭内,水竹交左右。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蛇皮细有纹,镜面清无垢。主人过桥来,双童扶一叟。恐污清泠波,尘缨先抖擞。波上一叶
-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
-
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勿谓无波涛,云雷有时恶。乘此澄清间,吾缨可以濯。
-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作品赏析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