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和平《骡马会散记》散文鉴赏
赶会
人流从四面八方朝城里走来。牵驴的、拉车的、拖儿带女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着平素不穿的见人衣裳,一大早就动身赶路。姑娘们除梳洗打扮外,还在两个辫辫上特意扎了个彩结;小伙子也把头梳得油光油亮的,留个偏缝,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婆姨们把包包提上,装着平时省下的钱;老婆婆们穿着张襟子袄,腔子上还缀着擦鼻子手巾,戴着回绒帽,叭咂着干瘪的嘴,走起路来拖里磨拉;老汉汉们拢着羊肚子手巾,扎起裤腿收拾驴拉车。“嘚儿”一声,一家人挤在驴拉车上出发了。赶车的人扯着拦羊嗓子回牛声,那古老的信天游回荡在山洼洼里——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灯,
戴上那铜铃子哟哇哇的声
……
骡马市场
这里可以说是最红火的地方了。且不说上会的骡马何其多,就连成群的猪羊也赶来了。咩咩的叫唤声和猪克啷的哼哼声就凑成了特有的交响曲。国营食堂的师傅带着刀案,在骡马市搭个棚子,就地开起饭馆。
来这儿的人大多是些生意油子。他们先掰开牲口的嘴巴判断几岁口,是不是出过力了,买了划不划算。然后便是撩起袄襟子捏码子讨价还价,由买主先出价,卖主还价,这么个总,这么个零,他们嘴里不说,怕别人挑唆,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一经谈成,一起去市管会办理成交手续。
还有的,比如说,他们牵来的是头毛驴,俩人互看下毛驴能交换用,就商量好按牲灵的年岁或成色,给对方找上几个钱就互换了。
这么说吧,还有的,一个要价高,一个还价低,买卖双方互不相让。这时就来了“牙子”(说合人)。“牙子”先跟买主捏码子,然后再跟卖主捏码子,如此来回周旋,折个中,各退一步。这样,僵持的买卖经他说合就做成了。当然,“牙子”不是白效劳的,通常有百分之一的酬劳。
做完生意,一天也就过去了大半,肚子也空了,有了钱,就地奢侈一下。他们一般是吃羊肉饸饹,面要熟透,红辣子要多放点,腥汤多倒上一勺。吃完嘴一抹,摇摇摆摆去看戏了。
戏场
戏场搭在一块平整而又宽阔的地畔上。一天忙碌的人们大多来了。带凳子的老汉汉、老婆婆最先坐在前面,趁戏还未开演,他们谈论什么子洲马蹄沟的剧团。说戏班领主马友凤,十来岁时就来子长演过戏。他原在绥德剧,尔格退休了,这戏班就是他自办的。现在六十多岁了还上台演出,今晚演出的劈山救母,他就在戲中扮演十八岁的小沉香。
这里又是情人相会的地方。青年男女相跟着站在一搭里,嗑着瓜子,说着他们的情话和未来的小家庭。尤其是乡里来的青年男女,他们在台下也小声唱着:“栽柳树来柳悄悄,年轻人看着年轻人好!”唱着唱着偷偷地把手拉在了一起。谁知,小伙子拉手的时候竟然把姑娘的手捏疼了。姑娘亲昵地骂道:“坏怂,一点也不心疼人家,手好像老虎钳子。”小伙子慌忙赔不是,于是,“你要拉着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圪崂里走”。
啊!南河,县河的水哟,细细地流,咏唱着瓦窑堡的新气象。虽说十五天的骡马会已临尽尾声,但人们又忙于十月的秋收了。哦,对了,马友凤的戏一反常态,乐队居然奏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是的,时代变了,剧团也在变……
-
大多数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充满富贵气象。总之大都着重于一个喜字,而词人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上片首二句“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写牡丹的身世。姚黄魏紫在当时是牡丹中
-
第三场雪车缓缓驶向远方你跟着,小心翼翼裹住车身,玻璃,明晃晃的灯马路露出肚皮,白皙透亮被拥抱的渴望,酝酿了纷纷扬扬的心事长了年龄的
-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
统治森林也统治江湖的狮子大王,传谕众兽开会,选出鱼类的父母官。按照法律,所有的野兽都投了票,结果狐狸得票最多。所以,狐狸就去上任当鱼类的父母官了。显然, 狐狸长得更加肥胖了。 狐狸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
-
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朅従冰叟来游宦,肯伴?翟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
-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台前斗玉作蛟龙,绿粉扫天愁露湿。撞钟饮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喷血斑。朝朝暮暮愁海翻,长绳系日乐当年。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芦洲客雁报春来,寥落野湟秋漫白。 作品赏
-
《临江仙》 年代:宋作者:柳永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
【生卒】:1806—1873【介绍】: 美国实证主义*哲学的最早代表,也是十九世纪英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继承了休谟的经验派哲学传
-
这首曲题名春怀,写的不是我们习见的怀春、伤春的情杯,而是劝人抓住大好春光,及时行乐。元朝中后期,朝纲混乱,吏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加紧争权夺利,在朝的知识分子辞官归隐,远祸全身;在朝的知识分子,更找不到出路,只好借酒浇愁。 全曲分两大
-
放牧心灵我喜欢在乐音叮咚里读书,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读书——忧伤着读书,忧伤渐没了;欢乐着读书,欢乐变多了。我喜欢秋风乍起时读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