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散文全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散文全文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

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绝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所以“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和学问之类,是绝不相干的。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地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 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 kie wi 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一气写下去,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打岔,放下许久之后再来写,性格也许就变了样,情景也会和先前所预想的不同起来。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但这些处所,除了自己,大概没有人会觉到的,我们的批评大家成仿吾先生,还说这一篇做得最出色。

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

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可省的处所,我绝不硬添,做不出的时候,我也绝不硬做,但这是因为我那时别有收入,不靠卖文为活的缘故,不能作为通例的。

还有一层,是我每当写作,一律抹杀各种的批评。因为那时中国的创作界固然幼稚,批评界更幼稚,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倘将这些放在眼里,就要自命不凡,或觉得非自杀不足以谢天下的。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但我常看外国的批评文章,因为他于我没有恩怨嫉恨,虽然所评的是别人的作品,却很有可以借镜之处。但自然,我也同时一定留心这批评家的派别。

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编辑先生要我做一点这类的文章,怎么能呢。拉杂写来,不过如此而已。

3月5日灯下

【导读】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礼物

不少人有过“作家梦”,然而多数人不是梦碎在前行的路上,就是还没有启程便打道回府。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人们立刻开始关注一个笔名叫“鲁迅”的人,直到他熠熠生辉,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正如美丽的花朵常常开放在沃土,鲁迅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他热爱阅读,喜欢翻译外国小说;他学过医,懂得病态的心理;他有主见,始终怀抱“启蒙主义”,主张“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他广泛涉猎,眼光独具,“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他吸纳外国批评,常“借镜”于外……他一旦拿起笔,便从内心启动,摆开双臂,再也停不下来。

停留在幻想中的人,只能成为梦想家;怀着梦想前行的人,才能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成功常常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礼物。

猜你喜欢
  • 至若数画并施, 其形各异; 众点齐列, 为体互乖。

    名言: 至若数画并施, 其形各异; 众点齐列, 为体互乖。 注释: 乖: 违背, 差错。 句意: 如果数个笔划一齐写下, 它们的形态是不同的, 众点一齐排列,作为体势是相互违背的。 出处: 唐·孙过庭

  • 《扬子云赵充国颂》全文赏析

    扬子云赵充国颂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猖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

  • 《郑君瑞示同诸公游定空佳什仆亦久欲与君现状赏析》

    【原题】:郑君瑞示同诸公游定空佳什仆亦久欲与君现状寻春衰病方窘风雨以故未果聊

  • 白居易《咏史 九年十一月作。》全诗赏析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 寓言《山木与雁》全文和鉴赏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 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 其一不

  • 高适适《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全诗赏析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

  • 书法名作《瘗鹤铭》鉴赏

    《瘗鹤铭》,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无年月可考。世传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所刻。其石旧在镇江焦山西麓之石壁,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北宋时,长江水位增高,春夏水涨时其刻几乎淹没,秋冬水落方可

  •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反思,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5.《古诗词三首》的感想。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需要研讨的问题,必须引起教材编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个是选材,是否合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对古文字词

  •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分析

    一译“约克纳帕塔法体系”,是人们对美国意识流*小说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描写南方社会现实生活作品的总称。主要包括:《萨托里斯》*(1929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出处】唐李商隐《 蝉 》。 【意思】蝉儿呵,你最能引我共鸣,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全诗】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