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揠苗助长》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揠苗助长原文鉴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③:“今日病矣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 ①闵:同“悯”。担心,忧虑。揠:拔。 ②芒芒然:困顿不堪的样子。 ③其人:指他家里人。 ④病:这里是劳累、疲倦的意思。
【今译】 宋国有一个人担心他的秧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今天真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秧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秧苗都枯槁了。
【集评】 清·赵承谟:直接喻意作正意,说得水乳交融,松快无比。(孟子文评)
清·牛运震:引喻荒唐之甚,然妙处正在此。宋人一喻极荒诞,似庄列寓言。(孟子论文)
清·吴闽生:谈理之文易于晦昧,加入此等妙解曲喻实能屈达难显之情,使人易于领解,且妙语解颐尤足引种种情趣,此亦古人不传之一秘也。(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本来是用这则寓言来说明养气之道。不过它阐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即不要凭主观愿望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则寓言总共才用了四十个字,却写了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可以说是“具体而微”。其中用“芒芒然归”形容拔苗者的困顿,形象生动。用“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刻画出他干了蠢事而不自知,反而洋洋自得的神态,可谓简约传神。而“其子趋而往视之”,则写出其子好奇心勃发,急急忙忙跑去观看;“则苗槁矣”,其子的失望,不言而喻了。
-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上一句:不薄今人爱古人,
全诗: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下一句:时人爱古人并不少,只要作品清丽就能获得赞赏。
翻译:
上一句:现今的人们对古人并不吝啬赞赏,
全诗:现今的人们对古人并不吝啬赞赏,只要作品清丽就能获得赞赏。
下一句:时人爱古人并不少,只要作品清丽就能获得赞赏。
意思:
-
《两推诚信,共保始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马丽察觉有人在后面跟踪她。事实上,当马丽穿过马路进入那条巷子时,便感觉有人在后面跟踪她。 开始她以为只是自己的幻觉,巷子里的
-
王国维《人间词话·难觅之真我》经典解读 难觅之真我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何为社会杀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高中必背古诗词多少,内容包括初高中古诗文必背,初高中必背古诗词古文目录加文章,初高中必背古诗古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高中必背的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必背的50篇古诗文1.关 雎(诗经 · 周南)2.蒹葭(诗经 · 秦风)3
-
山留盘瓠迹,洞有秦人书。
-
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通过描绘一个独自宿于博山王氏庵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自我思索、寻求真理的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以不同凡响的审美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动人,层层深入地展示了作者对境遇的矛盾心理和对世态的深刻观察。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透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博山的幽静,表达出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寻求心灵平安的愿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辛弃疾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的情感和理念,使人沉浸其中,进一步领悟诗人内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