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久别思仰。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由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近见章子厚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欲稍变取士法,特未暇耳。议者欲稍复诗赋,立春秋学官,甚美。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正赖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如闻君作太学博士,愿益勉之。“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爱莫助之”。此外千万善爱。偶饮卯酒,醉。来人求书,不能复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题目中含有感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感情的古诗(只写题目),带有“感情”的古诗词,带有感情说的古诗词。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
给受教育过多者的箴言 教育是一件极好的事。但是最好时常记起一点: 任何值得认识的事物都不是可以教授的。 舆论只存在于没有思想的地方。 英国人总是把真实降格为事实。当真实成为了事实,便失去了全部的理性价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鉴赏 这是《孙子兵法》开首《计》篇的第一句话。应该说,此言是一个警句。孙子用深沉的语调告诫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
作者: 吴志根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代脱脱、阿鲁
-
原文 向敏中 1 丞相判西京 2 。有僧暮过村舍求宿,主人不许,求宿于门外车箱中,许之。是夜有盗入其家,携一妇人并囊衣逾墙出。僧不寤 3 ,适见之。自念不为主人所纳 4 ,而强求宿,明日必以此事疑我而
-
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文 北琪 万水千山走过,百感交集在心,总有一些瞬间,让人一念再念。一、海之韵在我心里,海南是美丽和神奇的象征。美
-
七哀诗 (其二)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余音。 白霜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惟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
【3221】财富的是与非(〔美〕亨特·刘易斯著,任月园译,东方出版社,8 4万字,2009年5月第1版,26元)△关于富人和穷人的经济学。全书共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①
-
广至理章第十二 【原文】 古者圣人以天下之耳目为视聪,天下之心为心,端旒[1]而自化[2],居成[3]而不有,斯可谓至理也已矣。王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