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兵者,国之大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兵者,国之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鉴赏

这是孙子兵法开首计篇的第一句话。应该说,此言是一个警句。孙子用深沉的语调告诫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原指兵器。说文解字云:“兵,械也。”后引申为战士、军队和战争。这里的“兵”,即指战争。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可知古人把祭祀天神祖先和用兵打仗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孙子在这里说战争是“国之大事”,还因为它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即战争把人民置于或死或生的境地,把国家推上或存或亡的道路。这是多么危险啊!故孙子指出,对战争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可不察也”。察,这里指观察、审查、研究。“不可不察”,即要谨慎的观察、周密的审查和详细的研究,切不可莽撞行事、轻举妄动。

孙子这一段开场白表明,他所写的兵法著作不是一本好战的书,而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必须谨慎地对待战争。孙子这一思想,贯串于整部兵法的始终。他在第二篇作战中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一定要“尽知用兵之害”,如百姓的伤亡、资财的耗费、生产的破坏、国家的灭亡等,才能谨慎小心,把握“用兵之利”。在军争篇中,他又发出警告:“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事战争虽然有时可得“利”,但它又有“危”险的一面。在火攻篇中,他更是语意深沉,向君主和将帅们发出“安国全军”的警示。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开首“兵者,国之大事”这一警语,是整部兵法的重心所在。

春秋时代,战乱频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当时许多思想家都在反对战争。与孙子差不多同时的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三十一章)老子认为,“兵”是“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那些好战的“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恶和反感。战国初期的墨子指出:“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墨子·非攻下)墨子认为,攻伐是“天下之巨害”,他提出“非攻”的学说,希望各国当权者“不可不察”。他的反战主张更为强烈。到战国中期,孟子对战争进行更为严厉的斥责。他论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孙子在兵法著作的一开头就告诫:“兵者,国之大事”,指出战争的危险性和残酷性,就是在这样一片反战呼声的大背景下,表达他对战争必须慎之又慎的主张。

孙子兵法开首的这个警示,也是从当时的历史事实中得出的教训。春秋末期,吴王阖闾和夫差都非常好战。阖闾在西破强楚以后,又向北威胁齐、晋,并趁越王允常刚去世之机,向南进攻越国。不料越王勾践略施小计,袭击吴阵,吴军慌乱败逃。阖闾在败逃的过程中被乱兵击中,因伤势过重而身亡。吴王夫差继位后,经过多年扩军备战,击败越军,使越国屈服。后又向北伐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市东)大胜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亲率吴国大军,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与晋国争霸。不料越国乘机从背后攻来,使吴国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九年之后,吴被越灭,吴王夫差自杀。骄横一世、好战成性的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两人,都在战争中遇害。曾是南方大国的吴国,在不断的征战中消耗殆尽,被越国灭亡。孙子说,战争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吴王和吴国的历史,生动地证明了这一警言。

孙子在其兵法著作一开头,就用“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句,揭示战争的危险和残酷,提醒当权者必须谨慎审察,不可轻举妄动。他的用心良苦,我们是可以体会得到的。

猜你喜欢
  • 屈大均《早发大同》诗意|阅读答案

    鸡鸣人起大同城,笳鼓凄凄出塞声。青冢风高貂不暖,白河霜滑马难行。髡钳昔日图成事,沟壑今朝欲殉名。枉历三关征战地,无由一奋曼胡缨。屈

  • 《庄子·则阳》解说和语译

    《庄子·则阳》是庄子的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多角度思考。其中提到了飞鸟观察地面与高空的不同,以及渔夫观察深海与浅水的不同。通过这些比喻,庄子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陷入狭隘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有裨益,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智慧。

  •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赏析》

    这首词写一女子怜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态。其中“采得石榴双叶子”和“只应无伴送斜晖”之句,又透露出她怀春的幽凄孤独之意。

  • 《五丈原赏析》

    【注释】:营门不开呼者怒,挥戈指天天宇漏(叶)。

  • 白居易《山雉》全诗赏析

    五步一啄草,十步一饮水。适性遂其生,时哉山梁雉。梁上无罾缴,梁下无鹰鹯。雌雄与群雏,皆得终天年。嗟嗟笼下鸡,及彼池中雁。既有稻粱恩,必有牺牲患。

  • 《题曾无逸百帆图》原文|翻译|赏析

    宋·杨万里千山去未已,一江追之。余观百馀舟出没于风涛缥缥云烟有无之间2,前者不徐,

  • 《贺明朝 一赏析》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 邵长蘅《登吴城望湖亭》游江西登临吴城望湖亭

    吴城,在江西省永修县东部,当赣江及修水入鄱阳湖处。作者漫游江西,登临吴城望湖亭,写下了这首名诗。

  • 白居易《玩新庭树,因咏所怀》全诗赏析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 白居易《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全诗赏析

    俱来沧海郡,半作白头翁。谩道风烟接,何曾笑语同。吏稀秋税毕,客散晚庭空。霁后当楼月,潮来满座风。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唐郡,闲忙恰得中。 作品赏析原题注:聊取二郡一哂,故有落句之戏庭:一作亭此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