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读《柳宗元传》
读柳宗元传
读柳宗元传
【原文】
余观八司马[106],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107]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108]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109]而已,要其终,能毋[110]与世俯仰[111]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注释】
[106]八司马: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宦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107]羞道:羞于提起。
[108]卒:终于。
[109]多见其初:大多只见到他起初的想法。
[110]能毋:能够不。
[111]与世俯仰: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译文】
我看那八司马都是世界上非比寻常的人才,因为被王叔文诱惑,于是落入不义的境地。至今那些想要做君子的士大夫,都羞于提起他们,而喜欢攻击他们。然而这八人,既然已经很困窘了,在世上不被人任用,但是处处都能够自强来谋求自己在后世(与平凡的人)有所分别,而他们的名字最终没有磨灭。然而那些所谓想要做君子的人,我大多都只见到他起初的想法,如果探求他们最终所做的,能够不随波逐流、附和世俗来与那些小人有所分别吗?对那八司马又议论什么呢?
【解析】
这篇短文是王安石读了柳宗元传后写下的感想。柳宗元等八人在遭受政治上的严重挫折之后,仍坚持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八司马中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成为唐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为后人所景仰。王安石就从这些人的事迹中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
由此,作者笔锋委婉地对当时那些有始无终、不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后世”的君子作了无情的嘲讽。人即使处在逆境之中也要自强不息,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这一人生哲理无论是在古代或是当代都有其重要意义,可谓具有与时俱进的哲理品质。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此文仅一百一十字,作者就能从柳宗元等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出发阐明人生哲理,针砭时弊,真正做到了言简而义丰,充分显示了王安石散文简洁深刻的语言风格。正如清人刘熙载所称赞的那样:其文“只下一二语,便可扫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可见这位宋朝政治型的文学家的才华。
-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
简称《孔疏》。《诗经》研究著作。四十卷。唐孔颖达等撰。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撰者事迹参见“《周易正义》”条)。 《毛诗正义》是《五经正义》之一,是对毛亨《诗诂训传》和郑玄《毛诗传笺》的疏解。“传”、“
-
家是一种味道,一种喜欢的味道,有味才是家。童年,家是爸爸的汗臭味。我的童年记忆正好从农村大包干开始,从父母分到土地和牲畜的喜悦开始
-
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时来未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桥相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与桥有关的诗句,和桥有关的古诗,和桥相关的诗句。1.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苏州 青山桥)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
定居内蒙古10年,第一次真正地用脚步去丈量这片11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在长达十余天的旅行中,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行走,这片大地之于生
-
欧阳公勋封赠典欧阳公勋封赠典 【原文】 吉州[1]新刊《欧阳公文集》,于年谱下尽载官爵、制词,无一遗落。考之今制,多有不合。虽非
-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
-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舞珮剪鸾翼,帐带涂轻银。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吹箫饮酒
-
《汉魏六朝散文·刘琨·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