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萧绎·郑众论》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萧绎·郑众论原文鉴赏
汉世衔命匈奴1,困而不辱者,二人而已。子卿手持汉节,卧伏冰霜2;仲师固无下拜,隔绝水火3。况复风生稽落,日隐龙堆4,翰海飞沙,皋兰走雪5。岂不酸鼻痛心,忆洛阳之宫阶;屑泣横悲,想长安之城阙。直以为臣之道,义不为生;事君之节,生为义尽。岂望拨幽泉,出重仞,经长乐,抵未央6。及还望塞亭,来依候火7,旁观上郡,侧眺云中8。虽在己之愿自隆,而于时之报未尽。
【注释】 1衔命:受君之命。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2子卿:苏武字子卿,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十九年后得返汉。3仲师:郑众字仲师,东汉永平初,北匈奴求和亲,显宗遣郑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匈奴,不下拜,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郑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4稽落:即稽落山,东汉窦宪曾太破匈奴于此山。龙堆:即白龙堆,汉时属楼兰国。5翰海:在此指沙漠。皋兰。山名。6长乐,未央:汉代的两座宫名。7塞亭:边境上的哨所。候火:候望敌情而燃的烽火。8上郡:郡名,地在今陕西省延安,榆林一带。云中:郡名,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今译】 汉代受命出使匈奴,虽被威逼但不辱君命者只有两个人。苏武手持汉节,卧伏于大漠冰雪之中;郑众面对单于不肯下拜,结果被禁闭隔,断绝饮食。稽落山上渐渐风起,太阳从白龙堆那边慢慢沉下,大漠之上沙砾飞扬,皋兰山的积雪也被劲风吹得翻滚四散。面对这一切,怎能不伤悲痛心。愈加思恋洛阳;泣泪心酸,更为想会长安。但作为朝廷之臣,不可贪生怕死;事君的节操,表现在舍生取义,哪里是为了自己利益,换取君主的信任而已。回首观望边境哨所和候敌的烽火,上郡、云中郡亦在目光所极之内。虽自己返汉的愿望已达到,但朝廷的恩惠尚未全部回报。
【集评】 许梿六朝文絜:“风生四语,写得浓至有态,睹此光景,焉能不酸鼻痛心。”
【总案】 此篇为小文中短,然政治意味却相当浓厚。梁元帝当政时的君臣关系已不象两汉时期那样相对牢固,臣子为国效力,尽忠君主的意识已比较淡化。因此他此作的宗旨实际是想为当时的士大夫们树立楷模,希望他们能象苏武、郑众那为国效力,为君尽忠,但时代毕竟有所不同,人们从这篇小文中所得到的政治感召,恐怕远不如对其所描写的边塞景物的间接体验来得强烈。
-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鉴赏 (解题) 本篇非
-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处】唐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 【意思】一直怨恨春天归去无处寻 觅,殊不知竟转到这山里来了。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某处竟有 意想不到的春景。[例]那
-
马第伯:封禅仪记(节选) 马第伯建武三十二年,车驾东巡狩。正月二十八日发洛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谒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所有古诗词,初中所有古诗词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伤仲永、木兰诗、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卖油翁、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篆刻印章,内容包括书法篆刻印章,描写印章的诗句,篆刻印章作品欣赏去哪。印章的艺术美: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
-
一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
-
急管杂青丝,玉瓶金屈卮。寒天高堂夜,扑地飞雪时。贺君关西掾,新绶腰下垂。白面皇家郎,逸翮青云姿。明旦之官去,他辰良会希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季女犹自小,老夫未令归。且看匹马行,不得鸣凤飞。昔岁到冯
-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