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古诗词篆刻印章(篆刻印章作品欣赏怎么欣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诗词篆刻印章(篆刻印章作品欣赏怎么欣赏)

1.篆刻印章作品欣赏怎么欣赏

印章的艺术美:

1、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2、欣赏印章可以从边款来赏鉴:

边款,就是铭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记录。按照钟鼎等铭文的称法,“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领域,不论阴阳,通常统称为边款或款识,很少有把印章阳文款识称为“边识”的。

上古印章极少署款,文彭以双刀行书款开了风气,此后的印家各显身手,使印章边款迅速上升为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像绘画题跋一样的作用。在款识的刻制上,也同样显示出印家们精彩的刀法和高超美妙的书法境界,值得我们细加品鉴和赏析。

扩展资料:

印章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单是指印文,而且也适合款识,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 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

2.春滨二字篆刻印章

春滨 篆刻印章:

春滨 小篆:

春滨 大篆(金文):

3.关于篆刻的诗词

1、篆刻未期益魏晋左思 娇女诗2、篆刻鼎彝将遍宋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3、雕虫篆刻道之华唐吕岩 七言4、儿童篆刻劳宋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5、篆刻鄙曹沈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6、篆刻诗书画近代陈三立 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韩伯修 洪山9、更惭篆刻得初名宋强至 刚叔以雅言题拙稿辄依韵和酬10、姓名留篆刻宋强至 唐贤岳庙题名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强至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12、拈笔古心生篆刻宋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13、肯事雕虫篆刻新宋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14、阁序尚留唐篆刻宋释善珍 送颜倅之江西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释文珦 游越16、篆刻当碑打宋苏轼 端砚诗17、撰纪徽嘉篆刻丰宋苏籀 楼枢密挽词二首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萧参议游岳麓八绝19、龟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20、秘篆刻青苍宋文同 誓鬼碑21、摩挲篆刻还嗟咨宋吴则礼 田不伐玉磬歌22、篆刻大精奇宋许月卿六 赠朱野拙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赠刘仲圭占牌24、枣木已非真篆刻宋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25、一代词华归篆刻元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26、石壁篆刻犹堪摹明高启 姑苏杂咏 洞庭山。

古诗词篆刻印章

猜你喜欢
  • 《送上人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

  •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周晋《清平乐》鉴赏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 香暖垂帘密。 花满翠壶熏研席, 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 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 欲梅欲雪天时。

  • 苏轼《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全诗鉴赏

    黄楼南畔马台宫,云月娟娟正点空。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作品赏析原题: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寄?

  •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侬香:欧阳炯《春光好》鉴赏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 日初长, 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 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 花偎雪坞侬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 挂斜阳?

  • 古代民歌《别仙子》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此时模样,算来似,秋天月。无一事,愖惆怅,须圆缺。穿窗牖,人寂静,满面蟾光如雪。照泪痕何似,两眉双结。晓楼钟动,执纤手,看看别。移银烛,偎身泣,声哽噎。家私事,频付嘱,上马临行说。长思忆,莫负少年时节

  • 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全诗赏析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球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滟光。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袅袅长。自比诸生最无取,不知何处亦升堂?

  • 李白《古风其六》全诗赏析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作品赏析【注释】:(固其然一

  • 《大海情思》鉴赏

    作者: 刘芳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三章。 以:由于。 言:言论。 举:举荐,推举。 废:鄙弃。 【赏析】 孔子谈论人的人品与言论的关系时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意思是:君子不因一个人

  • 黎烈文《秋外套》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黎烈文 【原文】: 回国后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