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归去来辞》赠契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馀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苏轼文集
-
前四句通过描写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回忆自己从军南郑的光荣历史。对仗俱极工稳,描绘有声有色,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后四句表达自己不甘老死乡里的悲愤心情。写得十分凄壮感人。尤其是颈联,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得很充分。“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
-
你——“平静” 的保持着童贞的新娘, “沉默”和漫长的 “时间”领养的少女, 山林的历史家, 你如此美妙地叙讲 如花的故事, 胜过我们的诗句: 绿叶镶边的传说在你的身上缠, 讲的可是神, 或人, 或神
-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75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
-
【名句】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 语出唐代皮日休《鹿门隐书》。君子不做不应当做的事,小人则做不该做的事。说明根据一个人的行事即可看出他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
历来观潮之作,大都写得气势磅礴、慷慨淋漓。这是因为大自然的神奇伟力能使人浮想联翩、心潮激荡;更何况诗人骚客自己别具怀抱,最易引发胸中的无限感慨。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
[唐]白居易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① ,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之固。田肥美, 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