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总《永阳王斋后山亭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江总:永阳王斋后山亭铭
江总
丛台造日,淄馆连云。锦墙列绩,绣地成文。吾王卓尔,逸趣不群。梅梁蕙阁,桂栋兰枌。竹深盖雨,石暗迎曛。激流疑疏,构峰似削。苔滑危磴,藤攀耸萼。树影摇窗,池光动幕。月澄遥溆,风清近壑。雪岸难消,花园易落。高桐百尺,垂杨五株。开荣九畹,结秀三珠。山条紫的,水叶红须。抽芳绕霤,接翠分衢。亭讙旅鹤,浦噪惊凫。前列牧马,后招郇伯。讽诵楚诗,精微沛易。丛桂留赏,散金匪惜。不羡睢阳,还蚩碣石。驰声终古,服义无斁。
本文是为陈文帝第十二子永阳王陈伯智斋后山亭所作的一篇铭文。文章开头以楚王游观弋钓之地的丛台为比,极写永阳王斋后山亭地势高接天日。又用皇族所居的淄馆连云形容永阳王宫苑建筑的高大众多。其中有一座清静幽雅的书斋,坐落在竹石掩映之中,它的梁栋都是梅桂等香木制成,这正是主人卓尔不群的逸怀高趣的生动写照。以上为第一层,写“永阳王斋”。
“激流疑疏”以下写“斋后山亭”,是全文的重点。这儿水虽不深,却很湍急;山虽不高,却颇陡峭。沿着苔滑藤遮的石磴拾级而上,便可来到亭中。树影婆娑,在亭窗上摇曳;池光反射,在帷幕上闪烁。给人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十分清幽的。
然而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亭子的作用主要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给游览者提供一个观赏周围景物的立足点,通过亭子这个小空间,把周围大空间的景色吸收和聚拢来,从而丰富游览者美的感受,所谓“空亭翼然,吐纳云气”,所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都道出了其中的奧妙。这儿山亭的作用也是如此。你看,在不同的季节登上山亭,远处水边的明月、近处丘壑的清风、尚未消溶的积雪、绿肥红瘐的花枝,无不可以摄入眼底。至于高桐、垂杨、兰畹、莲塘,及其他种种景物,均可历历在目,更不用说绕亭生长的花朵,绿树掩映的小路了。这一切多是目之所接,即观赏者通过视觉获得的美感。另一方面,耳之所闻即通过听觉获得的美感也不可忽略。亭高可以招鹤,因此时可听见鹤鸣,浦深可以栖凫,因此时可听到凫噪。有此一亭,坐观万景,可谓赏心乐事。
与斋之“逸”一样,亭之“逸”也同样反映出主人趣味之“逸”。于是“前列牧马”以下又回到主人的“逸趣”上来。这里用了好几个典故“郇伯”用诗·曹风·下泉:“四国有王,郇伯劳之。”郇是古国名,为周文王庶子封地。“楚诗”用西汉楚元王善说诗的典故(见汉书·楚元王传)。“沛易”用东汉沛献王善说易的典故(见后汉书·沛献王辅传)。有如此幽美之园林,如此高雅的主人,那么历史上著名的梁孝王梁苑(又名睢苑,在梁孝王所筑之睢阳城)、燕昭王碣石宫,又有什么值得称羡的呢! 由于有前面的层层描绘作为铺垫,因此这一结论,读者便会感到不难于接受了。
-
汉文帝元年议犯法相坐诏 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
-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
虚舟生 宋代的包拯成了清官中的“珠穆朗玛峰”。他以后的清官往往与他有瓜葛,明朝就有两位,前后辉映:一位是于谦,当河南山西巡抚时,人称“于龙图”,一位是海瑞,海南岛人,又多在南方做官,人称“南包公”。
-
1961年6月26日晚 亲爱的孩子,六月十八日信(邮戳十九)今晨收到。虽然花了很多钟点,信写得很好。多写几回就会感到更容易更省力。最高兴的是你的民族性格和特征保持得那么完整,居然还不忘记:一箪食(读如
-
中国人的对付鬼神,凶恶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类,老实一点的就要欺侮,例如对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类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
这首诗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诗人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诗中还突出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这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是“
-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
《李尔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创作的悲剧。不列颠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将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都以花言巧语讨好李尔,分得了全部国土。秉性耿直
-
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栖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萝。乱代飘零余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鸡舞。盗贼纵横
-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主人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