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西山十记·翠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袁中道:西山十记·翠岩
袁中道
背香山之额,是谓万安山。刹庵绮错之中,有寺不甚弘敞,而具山林之致者,翠岩也。门有渠,天雨则飞流自山颠来,岩吼石击,涛奔雷震,直走原麓,洞骇心目。
刹后石路百级,有禅院,四周皆茂树,左右松柏千株,虬曲幽郁,无风而涛,好鸟和鸣。于疏林中,隐隐见都城九衢,宫观栉比,万岁山及白塔寺,了了可指。其郊坰之林烟水色,山径柳堤,及近之峰峦叠秀,楼阁流丹,则固皆几席间物。出门即为登眺,入门即就枕簟,虽夜色远来,犹可不废览瞩。
有泉甚清,可煮茗,遂宿焉。风起,松柏怒号,震撼冲击,枕上闻其声,如在扬子舟中驾风帆破白头浪也。予遂与王子定计,九夏居此,以避长安尘矣。
初看这篇记游小品,你也许会觉得它很平淡,但若仔细赏读几遍,一旦顿悟,就会觉得极有韵味。
开始是写“不甚弘敞”的翠岩寺,为了突出它的“山林之致”,只写了寺门前的雨后飞瀑,几笔勾绘,飞流的声势就已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而且这又反衬出翠岩小寺的山野幽趣。但本文的奇妙还不在这里。
接下来是写“刹后石路百级”之上的翠岩禅院,作者仍不直接写禅院,而写它的环境,特别是它周围的松林、松涛、鸟语:“四周皆茂树,左右松柏千株,虬曲幽郁,无风而涛,好鸟和鸣。”不仅生动地描绘出山寺幽境,而且为下文设下伏笔。在这寥寥几句的小寺环境的渲染烘托之后,忽然煞住,宕开笔去写眺望都城所见,然后又收笔写郊坰的“林烟水色,山径柳堤”,进而写近处的“峰峦叠秀,楼阁流丹”。这可以说是小寺的“借景”,把这远近的“借景”和小寺周围的景物融会成一幅完整浑成的画面。而这正是这座小寺所独占的优美之境。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写小寺“出门即为登眺,入门即就枕簟”,这就更见出它是可居可览的佳处。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上承“入门即就枕簟”写来的,但主要的还在回应前面的“松柏千株”“无风而涛”。入夜之后,忽然“风起,松柏怒号,震撼冲击,枕上闻其声,如在扬子舟中驾风帆破白头浪也。”由枕上听松涛声,而幻入驾风帆破扬子白头浪之境,诗境远拓,反复沉吟咀嚼,确有无穷的诗的意蕴!
-
泥人 【原诗】:泥人儿,好一(1)个似咱两个
-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
丧亲章第十八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1],哭不偯[2]、礼无容[3]、言不文[4],服美不安[5],闻乐不乐[6],食旨不甘[7],此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夕阳如血古诗词,内容包括几句描写夕阳如血的句子(不要诗句,句子急用呐.),几句描写夕阳如血的句子.(不要诗句,句子.急用呐.),几句描写夕阳如血的句子.(不要诗句,句子.急用呐.)。出自:《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
-
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舞妙从兼
-
帘外星辰逐斗移,紫河声转下云西。九雏乌起城将曙,百尺楼高月易低。露裛兰苕惟有泪,秋荒桃李不成蹊。西堂吟思无人助,草满池塘梦自迷。
-
新小说派*名家,法国女小说家娜塔莉娅·萨洛特*于1963年发表的“听党小说”名作。 小说是无情节的。通篇只是一群人乱哄哄地议论一部名叫《
-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
(1)外部结构 戏剧的外部结构分为幕、
-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将军,手污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