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地形(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地形(节选)原文鉴赏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①,计险隘远近②,上将之道也③。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④,主曰无战⑤,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⑥,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⑦,举而不穷⑧。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①料敌:判断敌情。 ②险隘(ai音爱):险隘。 ③上将:主将。 ④战道:战争实情及发展规律。 ⑤主:国君。⑥人:指民众和士卒。 ⑦迷:迷惑。 ⑧举:行动。穷;困窘。
【今译】 地形是战争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制定取胜计划,分析地形险易,计算路程远近这是主将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来指挥作战的就一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来指挥作战的就一定失败。所以如果根据战争实情及发展规律有必胜的把握,那么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争实情及发展规律不可能取胜,那么即使国君命令一定要打,也可以坚决不打。所以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只求保护民众和士卒,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知道我军能打,而不知道敌军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打,而不知道我军不能打,胜利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打,也知道我军能打,而不知道地形条件不利于我打,胜利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人,行动起来不会迷惑,打起仗来不受困窘。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能常胜不败;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胜利就永无穷尽。
【集评】 明·林俊:“篇中逐条开合有法”。
明·徐中行:“以下(按:指“知吾卒之可以击”以下)总是料敌制胜之道。”(以上二条见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总案】 这两节阐述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及将帅的职能,可以视为是对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九变篇“君命有所不受”两个卓越命题的发挥和补充。思路严密,论述充分,语言流畅。
-
孟浩然《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珮,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明胡应麟在评论、比较孟浩然与王维诗时,认为二人均推崇清淡,却各有千秋:
-
【生卒】:1918—【介绍】: 日本战后派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学时,崇拜法国19世纪诗人涅巴尔,曾译过他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
-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 (1) ,见其所蓄 (2) ,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3) ,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4) 。其为园 (5) ,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
-
赠吴均 寒云晦沧洲,奔潮溢南浦。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家世寒贱,好学有
-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品赏析原诗题: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碧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翠绿的诗句,形容翠绿的诗句,写池水碧绿的古诗。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636f7079626169
-
细雨如同游丝和网膜,我们的心是给牵挂住了。肩着重负,我们的脚步无奈何地移动着在密林之中;路是潮湿而且泥泞,有冷汗渗透了我们的头额。 因为着这艰难而犹豫的旅途,我们沉默了。 我们能发出一句鼓励的言语么,
-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篆刻印章,内容包括书法篆刻印章,描写印章的诗句,篆刻印章作品欣赏去哪。印章的艺术美: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
-
【原题】:甲辰闰月初伏快雨凉风昼眠初觉庭前小栏花木各有意气效柏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