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哀溺文(节选)》文章鉴赏
柳宗元·哀溺文(节选)文章鉴赏
永之氓咸①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②,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④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⑤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
①咸:都,全。②济:渡河。③不能寻常:不过七八尺远。寻常:计量单位,古代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④号:大叫。⑤且:将要,将近。
本文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
本文非常简单有力,可谓是惜墨如金,但描写人物心理却丝毫不逊。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将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文风辛辣的小赋。“哀溺”原本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但这些却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后人评论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河东先生全集录卷三:“柳先生以骚词发抒愤懑,而教戒愚焉,盖三百篇之遗也。其可录者最多,而哀溺招贾其卓卓尤著者。”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
日出东篱黄雀惊,雪销春动草芽生。土坡平慢陂田阔,横载童儿带犊行。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名言: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注释: 诡道: 诡诈的办法。故: 所以。 句意: 用兵要运用诡诈的办法, 所以, 能打就装作不能打, 想打就装作不想打,
-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作品赏
-
君虽为我此迟留,别後凄凉我已忧。不见便同千里远,退归终作十年游。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闻道鵷鸾满台阁,纲罗应不到沙鸥。
-
题解 本篇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的侠义事迹。曹沫是鲁国将领,在齐鲁订盟约时劫持齐桓公,迫使他退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专诸由伍子胥引荐给吴国公子光,协助公子光杀死吴王
-
牧场上的呓语跋山涉水奔赴在蓝天下颠簸不堪的乡路上故乡的故事似乎就挂在我的指尖我尽力想把它握在内心深处眼前熟悉的场景那湖泊、草滩、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上战场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战场的诗句,有什么诗句表达想上战场的诗句,古人上战场之前的心情的诗句悲壮一点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释义: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
鲁迅的《出关》通过描写关墙上种种遮挡物的变化,传递了他对时代转变的思考。文章从描绘外貌到引申深层含义,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警示人们注意时代变迁。通过对文章的赏析和注释,我们更能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也更能感受到他独特的文风。这篇文章是我们了解鲁迅,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