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英国〕威·萨·毛姆《江上歌声》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英国〕威·萨·毛姆《江上歌声》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英国〕威·萨·毛姆

【原文】:

沿江两岸回荡着船夫号子声。桡夫划着收扎起帆樯的高尾舢板,顺流而下;你听,他们喊着嘹亮雄浑的号子。纤夫背着纤绳,逆流而进。五六人拖着小舟,两百人曳着扬帆舢板,越过激流险滩;你听,他们喊着船夫号子,那是更加气喘吁吁的歌唱。船中央,一人站立,不停地擂鼓督阵;他们弓腰曲背,着了魔似地曳着纤绳;极力挣扎,有时就在地上爬行。他们奋力紧拉纤绳,同激流的无情力量抗争。工头在一旁察巡,谁不拼死卖命,那一头破开的竹鞭,便会抽打他赤裸的脊背。人人都得竭尽全力,要不就会前功尽弃。他们喊着激越、高亢的号子——激流曲。语言怎能描述歌声里蕴蓄着多少辛劳。这歌声啊,足以显示那极度劳损的心灵,那紧绷欲绽的筋肉,以及那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顽强精神。纤绳可能断裂,舢板纵然旋回,而湍流险滩终将被战胜。劳累的一天结束时,饱餐一顿,或吞云吐雾,或陶醉在悠闲自在的美梦中。然而,最痛楚的歌唱却是码头工扛着沉沉大包,沿着陡峭石阶,走向城垣时哼出的歌声。他们上上下下,走个不停;“嗨哟,啊嗬”,那节奏分明的喊声,就象他们的辛劳一样,永无休止。他们光脚赤膊,汗流浃背。他们的歌声是痛苦的呻吟,是绝望的叹息,是凄惨的悲鸣;简直不是人的声音。它是无限忧伤的心灵的呐喊,只不过带上了点旋律和谐的乐音,而那收尾的音调才是人的最后一声抽泣。生活太艰难,生活太残忍,歌声是绝望的最后抗议。这就是江上歌声。

(李传声 译)

【作者简介】:

威·萨·毛姆(William Somerest Maugham 1874——1965) 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一生写了近三十个剧本,较出名的有腓特烈夫人、圈子等;还有两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人间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以及一百多个短篇,被称为“二十世纪的狄更斯”。

【鉴赏】:

这是画面与歌声交相辉映的风景,是生活的艰苦与沉重的寄托。这里有桡夫的号子,有纤夫的号子,他们竭尽全力拼死卖命地劳作着,激越、高亢的号声中“蕴蓄着辛劳”,而最痛楚的是码头工人的歌声,那是“痛苦的呻吟、绝望的叹息、是凄惨的悲鸣”,生活的重压使那歌声毫无欢乐,而成为“绝望的最后抗议”。

文章调子也如那江上歌声,短促而激越,忧郁而愤怒。作者深感纤夫工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命运的不公,他以一种极大的同情与时时欲要爆发的愤怒来谱写这“江上歌声”,这歌声飘荡在激流,纤夫、工头的竹鞭、码头工人肩扛的大包组成的画面上,悲哀而又绝望。那画面因为歌声的点缀与衬托而显得更加阴郁沉闷。这会不由得引起读者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深重的灾难和不公的命运?为什么还有如此人压迫人的时代?从而激起人们对剥削制度的反感,激励人们为争取平等、自由与幸福的新生而斗争。

猜你喜欢
  • 《古文·秦晋殽之战》鉴赏

    古文·秦晋殽之战 《左传》冬(1),晋文公(2)卒

  • 《哭长孙侍郎(一作杜甫诗)赏析》

    【朱注】此诗或刻杜诵,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今载子美集中。《文苑辩证》两存其说。【鹤注】公有《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称其为诗流,与此合意,岂其未到官而死耶,当是至德二载作。今按:此诗不及乱离中语,恐非长孙九侍御也。周置御史,掌邦

  • 李白《望月有怀》全诗赏析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 尚书《盘庚下第十一》译文与赏析

    盘庚下第十一盘庚下第十一 【原文】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388],乃正厥位,绥爰有众[389]。曰:“无戏怠[390],懋建大命[391]!今予其

  • 《庚子送灶即事 赏析》

    作于:(1901年)①《后汉书》卷62《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 马致远《拨不断》全诗赏析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作品赏析【注释】:

  • 李白《巴女词》全诗赏析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 欧阳修《葛氏鼎》全诗鉴赏

    大河昔决东南流,萧条东郡今止湫。我从故老问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地灵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气蒸常福惟物伏见数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天昏地惨鬼哭幽,至宝欲出风云愁。荡摇山川失维陬,九龙大战驱蛟◇。◇然岸裂

  • 钟叔河《送别张中行先生》随笔

    送别张中行先生张先生以散文作家出名,其实他首先是一位学人,是一个思想者。他学的是中国文学,是周作人的学生,看得出周作人的文学观对他

  • 咏花诗词之《梨花》全诗原文鉴赏

    陆游 纷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这是一首吟咏白色梨花的绝句,乍一看来似乎很好理解,意义也很浅近,但如仔细品味,再参之以作者的思想与经历,就会感到其中所蕴含的思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