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贾平凹《月迹》经典散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贾平凹《月迹》经典散文赏析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每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了,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导读】

在月光下寻美

月迹即月亮的踪迹,本文写的就是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往事。这里的月亮是美的化身,寻月不仅仅是寻找月亮的踪迹,还是在寻找美的踪迹。

散文开篇,月亮在“我们”的期盼下“款款地”出现。从“白道”到“半圆”再到“满盈”,月色入户的形象细腻逼真,“我们”小心翼翼,屏息凝神却还是“失去”月亮,这样美好而又迷人的月亮的消失,让“我们失望,却又激发了”,“我们”去寻找的渴望,因而引出了全文的主体部分——寻月。

与其说寻月,倒不如说是寻美。文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幅院中寻月图。作者善用叠词,“玉玉的、银银的”白光,月光如玉般温润;“粗粗的、疏疏的”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月光从枝叶缝隙里透出,光影绰约,幽静柔美,既写出月光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征。“淡淡的、痒痒的”香气“袅袅”,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远在天边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似是带着“我们”进入了如梦如幻的仙境。这个仙境是银铺玉砌的,里面住着“十分漂亮”的嫦娥,一切都美丽的让人神往。月里嫦娥本就是仙姿不凡、纯洁美丽的代表,因此,院中寻月,显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

这样美丽的月到底是属于谁的?三妹因与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月亮是属于她的,而对三妹的羡慕和嫉妒让“我们”争执起“美是属于谁的”这个问题,由此也引出了第二幅寻月图——杯中寻月。月影儿“酥酥地颤”,既碎又软,仿若儿童荡漾的情思,朦胧而又美好。面对孩子们的争执,奶奶明白这是孩子们渴望得到月亮,渴望得到美的精神因此,她用一个“酒杯映月”的小实验让所有人明白,月亮会出现在每个人的酒杯中,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美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寻找和感受。

月亮不仅仅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它还属于世界的任何角落。孩子们在奶奶的鼓励下,走出院门,寻找月亮,这就是文中“河沿寻月”图。“河沿上灿灿的银光”、弟弟和妹妹同时大呼“月亮在这里”、“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到了月亮”……这些寻找月亮的过程,不就是孩子们把奶奶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吗?不就是自己真正去寻找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认知发展的过程吗?在这样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发出童真的呼喊:“月亮是我要的,月亮是个好。”未谙世事的三个孩子的语言,简单童真,却又富有深蕴。中国文化中,月亮一直作为美的化身存在着,月亮这种美好并不明确,每个人拥有的“美好”都不一样,只要你保持心灵的纯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寻找,就像寻月迹一样,每个人都会寻到。同时,孩子们神奇大胆地认为这美好的月亮就像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证明这广阔无际的天空、充满未知的美好的未来都是属于我们的,这印章就会是见证我们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凭据和证明,不论盈亏,总会与我们相伴。

孙犁曾评价贾平凹:“在他的笔下,客观与主观,都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平易近人的,而其声响却是动听的,不同凡响的。”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同时又热烈的感情倾注在画面描绘和简洁的人物对话中,孩子的纯真童趣和月亮皎洁美好的哲思融汇在一起,别致新颖,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 《余以朋友之交,不宜浮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余以朋友之交,不宜浮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有关于学习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学习(study)一指效法,二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是一种生存与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掌握前人已经发现的丰富的知识,并运

  •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名言: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注释: 惺(xing): 清醒。纤尘: 微小的灰尘。 句意: 每一念头都保持清醒, 才能避开奸恶小人的陷害; 不被微小的灰尘污染, 才能保

  • 经典美文美句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美文美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美文美句1  1、闭了双目,阳光下喧腾的青草芳香就包围了我们的嗅觉。是怎么样温馨而又好闻的一种清香啊,没有各色花香的浓烈,没有名牌香水的清雅,就是稻子成熟时的那种香味,是牛羊奶里的那个香气,是大自然的原香,是大地的味道,是自家母亲怀

  • 《秋闺思(二首)·张仲素》原文与赏析

    张仲素碧窗斜日霭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夭一夜静无

  • 王国维《人间词话·草窗玉田词》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草窗玉田词》经典解读 草窗玉田词 朱子谓:“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余谓草窗、玉田之词亦然。

  • 《读《李斯传》》

    [唐]曹邺 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 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 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 《李斯列传》比较详细地记叙了秦代政治家——李斯在战国末期入

  • 《古文观止·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鉴赏

    古文观止·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盖有非常之功

  • 心理印象主义作品分析

    19世纪末,文学中产生了所谓“心理印象主义”,创始人是法国龚古尔兄弟*。心理印象主义是以高度的心理分析技巧,进行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 初一关于朋友的古诗词(关于朋友友谊的诗句大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一关于朋友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朋友的古诗词,关于朋友友谊的诗句大全,关于友谊的古诗词12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