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朱自清《荷塘月色》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朱自清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的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子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鉴赏】: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听一首优美的小夜曲,给人以美的陶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有此感,梦幻般的意境,诗一般的感情,完美的情景交融,使人百读不厌,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

写景,作者善于创造意境: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星点缀的白花,好象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亮照在叶子和花上,一切好象笼上一层轻纱,具有梦幻般的感觉。作者着意于动静结合:层层的荷叶与零星的白花本都是静的,但“微风过处”,叶子和花便有一丝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那边,原先密密挨着的叶子,也出现一道凝碧的波痕。静中有动,使月下的荷塘给人一种神秘之感。无声之中有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用蝉声与蛙声反衬作者失意与孤独的心情:“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层次分明:写荷塘,先写荷叶,“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写荷花,再写叶下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写月光,先照在叶子和花上,又写隔了树照过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把荷塘与月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

抒情,直抒胸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是作者的内心剖白,夜游荷塘是要寻找一片新天地,寻找与白天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超出平时烦恼的自我。这是文章的点晴之笔,既反映出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下文。借景抒情:作者把感情抒发完全融于对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写之中,把荷塘月色描写得越美,越突出这个世界的美好,相比之下,更能映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抒发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憎恨之情,寄托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作品描写细腻,语言精炼,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用得极其精当传神,意境全出。大量运用比喻,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花比成名珠、星星,生动形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 书法名作《瘗鹤铭》鉴赏

    《瘗鹤铭》,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无年月可考。世传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所刻。其石旧在镇江焦山西麓之石壁,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北宋时,长江水位增高,春夏水涨时其刻几乎淹没,秋冬水落方可

  • 高二抒情散文

    高二抒情散文1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颗星星,一颗只可以发出很微弱的光的星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很容易被无视,只有到了夜晚,那个充满诡异,神秘,甚至可以说是阴森的黑夜,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知道,原来会有一

  • 季羡林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季羡林散文 篇1  1、《清塘荷韵》: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

  • 大哥散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哥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哥比我大一旬,今年整整六十二周岁。  六十二周岁,对于一个城里吃工资的人来说,已经到了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幸福时期,但大哥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六十周岁,对于现如今的农村人来说,仍是一个壮劳力,仍有许许多多干不完的农活在等着自己。  大哥是一个闲不住

  • 国学名句“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出处和解释

    【名句】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语出唐代白居易《辨兴亡之由策》。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人家也会为你的快乐而快乐;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别人也会为你的忧愁而忧愁。

  • 白居易《池边即事》全诗赏析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 《发宜兴赏析》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扣诗题“发宜兴”。以垂暮之年而又携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与老境之可仿不难想见。“又”字凄然,包蕴了宋室南渡以来一系列播迁流离、羁旅行役之苦。   “客留阳羡只三月

  • 百喻经全集《驼瓮俱失喻》译文赏析

    驼瓮俱失喻 【原文】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

  • 杜甫《写怀二首》全诗赏析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用心霜雪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