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花开》程建华散文赏析
当初,姥爷舍不得妈走远了,将妈嫁给了邻村的爸。
那是刚刚填饱肚子的年代,年初,当第一缕春风悄无声息地拂面而来,家家户户竞相在园里种满蔬菜,以备饥荒。姥爷却不随众,姥爷栽种了满园的樱桃树,所以我记忆里的春天,一直都是粉色的。
从我家到姥爷家要走四里山路,快活的心情就像飘在风里的铃声,叮当洒落了一路。远山,近树,还有绿油油的庄稼,方方整整的水田,都是那样熟悉和亲切。清澈的水渠里,常有长着短须的泥鳅游来游去,可惜那时我总担心是蛇,所以从未抓过。
姥爷村子的外围,环绕了条不宽不窄的河,河水不深,因而连座木桥也没有,外出干活的人们随手扔几块大石头在河心,行人踮着脚,踩在上面,几步也就跨过去了。
这天,我和弟弟刚歪歪扭扭过了小河,还未站稳,野地里却突然窜出个黑小子来,看他模样约莫大我两三岁,手里还横着把树枝削成的战刀,他那杀气腾腾的气势给我吓坏了,我回身护住弟弟,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想干啥?我怀疑那黑小子是不是相中了弟弟手里的铁环,想来打劫。
谁知他那恶狠狠的眼神,却像两支利箭射向我鼓鼓囊囊的兜里,并且響亮地咽着口水说,兜里是啥好吃的,拿出来。我看看他那黑黢黢的脖子,还有破了几个窟窿的裤子,心里愈加害怕了,哆哆嗦嗦地掏出了兜里的东西。黑小子兴奋的眼神刹那暗淡下去了,因为我掏出的是个沙包。但他还是不甘心地命令道,回家的时候,你得给我带个地瓜,否则……他撇撇嘴角,扬了扬手里的战刀。
我和弟弟鸡啄米似的直点头,刚走出几步,又听他问,你上谁家?上姥爷家。我的声音像蚊子哼哼。谁是你姥爷?村北的老王头,园子里种樱桃树的那家。那黑小子一听姥爷的名号,随即哦了一声,整个人一下子似乎软了下去,他终于没说什么,只摆了摆那只脏兮兮的手,示意我们快走。我和弟弟一溜烟跑远了,那天傍晚回家时,虽然我真的从姥爷家带出了一根粗壮的地瓜,但在小河边却没有见到他的影子。
姥爷是个种樱桃的高手,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种出来的樱桃密密匝匝,鲜红娇嫩,像一盏盏小灯笼缀满了枝头。收获的季节,我和弟弟早早就赶来了,站在板凳上帮忙采摘。
摘樱桃看似轻松,实则不然,两只手高高举着,一时半会还行,久了,胳膊酸得再也抬不起来了,可这时我才摘了几枝果实呢,想想姥爷满园的果树,得有三十来棵吧,我就绝望地闭紧了眼睛。这时我就恨姥爷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樱桃,恨得我连吃到嘴里的樱桃也不甜了。也便是从那年起,摘樱桃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我和弟弟的肩上了,一直很多年。而每年,我最憧憬的就是樱花满园的春天,而非果实累累的季节。那个黑小子,每次听见我在樱花下欢笑,都会远远跑开了,这让我很是纳闷。
又是一年初夏,姥爷家的樱桃丰收了,这次我和弟弟,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小姨,小姨父,一大家子都上阵采摘去了,树丛浓密,樱桃累累,大家又说又笑,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这时,透过浓荫,我看见园外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没错,就是那当年的黑小子,几年过去了,黑小子已出落成了个少年,干净了不少,也白皙了许多,我正愣神,他也正巧朝着树丛张望过来,我俩的目光就在那细小的枝叶缝隙间砰然相撞上了,我吃了一惊,他也像一只受了惊吓的野兔,转身就逃走了。我红着脸去摘樱桃,却看见光秃秃的枝头,竟残留着两枚尚显青涩的果子。
十七岁那年,姥爷病重了,再也无力打理满园的樱桃了,故而樱桃树被砍倒了不少,园子也就萧索了许多。这时我的个子已长得很高了,早已不用站在板凳上去摘樱桃了,可是姥爷家的园里,却没有那么多的樱桃需要采摘了。
下一个樱花烂漫的季节,当我再次走进果园时,姥爷已去了遥远的世界,我站在园子中央,风儿轻拂,枝叶婆娑,姥爷那佝偻的身影隐隐绰绰,仿佛还在花丛间穿梭。这时舅妈走出屋来,让我去村西喊地里的舅舅回家吃饭。
太阳悬在山口,大地灿烂金黄,我看见一个个子很高,肌肉壮实的青年正挥鞭赶着一头老牛在耕地。那头老牛真的很衰老了,头耷拉着,皮毛粗糙稀疏,鼻孔里喘着粗气,踉踉跄跄走着。青年的腰杆挺得像一棵白桦,英俊的脸庞在夕阳下泛着麦色的光泽。他就是曾在河边向我示威的黑小子,他还曾在数年前的枝叶间给我留下了一双仓皇的眼睛。
我们没有说话,也无话可说,离开的时候,我偷偷回头瞥了他一眼,却被细心的舅舅发现了。舅舅说,那是根伢,自小就是个孤儿,跟着大伯长大,吃了不少苦,以前在村里喜欢小偷小摸的,还偷过咱家樱桃,不过现在本份了,干活也卖力,对大伯也孝顺……
我依然沉默不语,我有些怪舅舅说多了,我心里很想知道关于根伢的一切,可当我知道的太多,却莫名地有些不快活了。这天晚上,我独坐在舅舅家的庭院,天边,廖廖的几颗星星不时又藏进了浓黑的乌云,我看着爬满栅栏的葫芦刚结出了拳头大的果实,听见蛙声在远处起起落落,心里无比安静,忽又如团乱麻。
次日清晨,天幕低垂,窗外刚下过一场大雨,园里的樱花零落一地,今年,该不会再有什么果实了吧?
秋天,舅舅把满园不再结果的樱桃树全砍了,仅在窗口留了一株做风景。那年我长大了,背起行囊,去了很远的城市,舅舅村外的那条小河愈加瘦弱,而那个村子,我再没去过了。
-
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每到十五月儿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张南史《贺崔中丞中秋月》中就有“千家看露湿”的描写。然而现在“中秋
-
一幅浅浮雕一个高瘦嶙峋的老妇人,冷酷无情的面孔,木讷呆滞的眼神,迈着大步走着。她干瘦如棍的手臂,用力推搡着她前面的另一个女孩。老妇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即使县城也没有几家饭店,除了政府招待所,再没有更好的去处。汽车站火车站沿边三两间简易板房,一盘酱猪蹄、猪头肉,
-
【注释】: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
-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黑白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如子美《黑白二鹰》诗,若在今人,必句句在“黑白”二字寻故实,子美却写二鹰神情,只劈头点出黑白。如一幅双鹰图,从妙手绘出,便觉奇矫之骨,搏空之气,惊秋之意,俱从纸上活现,只轻轻将粉墨染黑白二色而已。(贺
-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
-
【题 解】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