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保月《胶东大白菜》
身在异乡,吃遍南北蔬菜,却唯恋故乡胶东的大白菜。那脆生生的清鲜劲儿,以及那些源自心底的温暖记忆,总是清晰地萦绕在心头。
霜降到,菜下窖。眼下正是收储大白菜的时节。一棵足有几十斤,能吃好几天。老话说得好:好种出好苗。胶东大白菜一般是自家自留的种子,开春时选一颗品质好的栽到地里,等开花结籽后,就可保留到夏末秋初种植。
种植大白菜,一般得选择靠近水源且土质肥沃的地方。可胶东老家一面依山、三面环海,虽说风景美不胜收,但山高地薄淡水少,并不是种植大白菜的最佳之地。因此,老家人种大白菜,就要付出比平原地带的人们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山岭石头多,地薄难下镢。人们在山岭下用石头垒起一道道石墙,石墙内推土填平,再把土里的树根和石头挖出来,在里面下好土肥,在地面上打好土垄。到了地头,脱掉鞋子,挽起裤脚,赤脚下地抡镢头。一下,再一下,虽气喘吁吁,但心里坦然。刨白菜地需深挖四五尺才行,干个一两天,才能整饬好一块菜地。再用镢头在地面整出一条条笔直的垄,施好底肥和表肥,大白菜生长初期和后期的营养就足够了。
夏末秋初,阳光舒适,是种植大白菜的黄金时节。在垄上按照白菜长大后的间距,每隔一尺多挖一个小坑,下四五颗种子,然后浇上水,待水充分渗透到土里后,再把这些小坑用周边的土浅埋。三四天后,一棵棵小白菜就会破土而出。这时候,还得根据天气干湿情况,不断在上面浇水。一直待小白菜芽长到巴掌大时,才能进行间苗。
间苗,一般会选择在清凉的早晨进行。地表的露水湿润润的,白菜芽苗嫩得一掐一股水。在每一堆芽苗里留下一棵,其他的拔掉。拿回家后,用热水一焯凉拌,就是一道绝佳的开胃小菜。
大白菜水灵鲜嫩,全靠肥催和水养。说到水养,对山区的人来说,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每过三四天,大白菜就须浇透一次。以前,老家没有现代浇灌设施,全靠山里人的一副肩膀挑水浇灌。浇一遍白菜地,至少需要二三十担水。来来回回爬坡过坎,有时往往浇到大半夜。就这样,从夏末到秋末,每隔几天浇灌一次。在庄稼人的辛勤浇灌下,大白菜的菜心越来越大,用手一按,硬邦邦的格外结实。庄稼人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秋霜降,树叶黄。这时候,人们会从山上找来一种如丝瓜蔓一样的藤条,把大白菜的叶子收拢起来,在腰间捆绑几道。这样的好处是,大白菜越长越结实,到最后收割以及冬储时利利索索,不分散也不掉叶。
乡下人过大年时,除夕夜家家必吃大白菜。过去生活条件有限,母亲会在过年时,把没舍得扔的大白菜外面的老叶子,加上肉一起炖烂,一次炖一大铁锅,一盆盆地放着。这种“过年菜”,孩子们总是吃不够。
故乡胶东的大白菜,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有着说不尽的千般情怀,道不完的万般眷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分析情感,内容包括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古诗词中的情感。从古诗词特定氛围的角度赏析 不少古诗词借助于特定的氛围,使全诗笼罩在这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使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还表达着丰富的情
-
周玄豹相周玄豹相 【原文】 唐庄宗时,术士周玄豹以相法[1]言人事,多中。时明宗为内衙指挥使,安重诲使他人易服[2]而坐,召玄豹相之
-
宫中题李昂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李昂(809—840),唐文宗,是穆宗第二个儿子。在他的哥哥敬宗李湛被宦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品赏析《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
-
此词寓意深邃,构思亦非同寻常,而语言却平淡浅显,清丽自然,如信手拈来,深见功力。
-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我们会把大地搬空那些蚂蚁再小,也是一个阶级米,比春天的尸体还要白故乡的葵花故乡的原野,有那么多葵花用一生的光阴
-
国学名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出处和解释
【名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语出《书·秦誓》。别人有了本领,就像自己有本领一样;别人有才能,有崇高的道德,就从内心喜欢他。彦:有才德的人。
-
【注释】 选自《尚书·太甲中》。太甲初立,不守成汤的法典,被右相伊尹放逐思过。太甲悔过自新,复位,伊尹多次开导他。史官记录下这些重要训话,写成上中下三篇《太甲》。 孽:灾。 违:避。 逭(huàn):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十八·一] 微子去之 ① ,箕子为之奴 ② ,比干谏而死 ③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十八·二] 柳下惠为士师 ④ ,三黜 ⑤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