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温新阶《哗哗的流水声》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温新阶《哗哗的流水声》

正值盛夏,阳光炙烈,天空蓝得耀眼,没有一丝云彩。

赵家山广场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篮球场的红绿塑胶颜色鲜亮。尽管我是在被藤蔓覆盖的甬道里穿行,依然感到热浪袭人。我来到紧靠广场的水恩源安置小区,拜访一户开着门的人家,打算在这里避避太阳再走。女主人正在拖地,见有客人进来,放下拖把迎了出来。她给我泡了一杯茶,又拿出洗脸盆和一条崭新的白毛巾。我接过洗脸盆和毛巾,走进卫生间,拧开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赵家山是鄂西北保康县的一个村,海拔一千米,属喀斯特地貌。当地老百姓说,这里是空山,盛不住水,“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以前去赵家山,到处是老百姓挖的水坑。碰上下雨天,有的人家用粗竹子劈成两半,去掉竹节做成竹笕挂在屋檐上收集雨水;有的人家为了“滴水不漏”,干脆用又宽又长的塑料薄膜把屋檐水全部收集起来。家里所有的器皿都拿出来装水,桶、盆、钵、锅……摆满了屋子。还盛不下的,只能装在山墙边的水坑里……

赵家山祖祖辈辈缺水。遇上天旱,要到宜昌市夷陵区的黄马河挑水,一个来回二十多里地,去时走下坡,回来爬上坡,天不亮出发,趁着月色能挑回一担水。水,是赵家山最珍贵的东西。过去谁家里过喜事,送上一担水,便是好礼。干部们下乡到赵家山,衣服挎包自己抱着,吉普车后备箱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装满水的塑料壶。

不愁吃水,是赵家山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各级干部日思夜想的课题。村里老支书带领大家修水窖,政府给补贴。后来老支书又组织大家在燕窝池修了一个蓄水两万多方的大水塘。可是,天干时仍不够全村人挑水,时间一长,水还容易变质。燕窝池的水,还是没有擦掉赵家山人心头的愁云,大家都在想:水啊,水!

水啊水,有人也念着这句话。村里刚上任不久的党支部书记赵祥华对缺水也感同身受。小时候,父亲在外挖煤,天旱的时候,小小的他跟着别人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挑水的人排着长队,到他舀水的时候,暮色已经笼罩了山林。他慌忙舀了大半担水,还没有挑到家,已是夜幕低垂。鸟在幽暗的树上叫,他有几分害怕,步子迈得有些急,差点摔了一跤。还是一个好心人帮忙把那大半担水挑回了家……

帮乡亲们找水,让乡亲们用上好水,就成了赵祥华内心坚定的使命。

一定要解决赵家山人的吃水困难!赵家山海拔最低的地方有个老水井,水很少干,2016年5月,赵祥华决定上设备,把老水井的水抽到全村海拔最高的燕窝池,再用水管放流到各家各户。可是,水量有限,还是有很多户吃不上水。到了冬天,供水量更小,而且水质的富氧化问题很不好解决。正在这时,有人在尧治河九路寨探矿时无意中打出水来。这个消息一下子照亮了他们的心。九路寨也是喀斯特地貌,既然探矿能打出水来,为什么不试一下打井取水呢?

2016年10月,保康打井第一钻在赵家山下钻了。10月的赵家山已有一些凉意,赵祥华坚持住在施工队的帐篷里,每天都是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入睡。他常常做梦梦见钻出水来了,哗哗的流水声把他从梦中惊醒,待他醒来,耳边依旧只有机器的轰鸣,走出帐篷,凉风飕飕,天穹挂着几颗稀疏的星。

赵祥华在钻头旁守了五天,钻头已经钻了接近三百米,不仅没看到一滴水,井口还下陷了三米多。是停还是继续钻?已经钻了三百多米,打井队的人不甘心,继续钻。第六天早上,轰鸣声突然停了,在钻井队的帐篷入睡不久的赵祥华觉得大事不妙,翻身下床,趿拉着拖鞋跑出帐篷。技术员哭丧着脸告诉他:钻头断了。这可是一百多万的钛合金钻头啊,就这样报废了?

赵祥华夜里在家门口的石板上披衣而坐,不知道该怎么办。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他望着夜空下黑魆魆的莽莽群山,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县领导给了他安慰,给了他力量,“老赵,县委县政府支持你,九路寨能钻出水来,赵家山也能行,再搞!”

那个春节,赵祥华把自己关在屋里,网上查资料,找专家,找打过井的成功地方范例,只要网上公布有电话,他都要打过去询问。那一个月,他的电话费花了六百多元。

2017年过完春节不久,稻场的鞭炮屑还没有扫净,赵祥华就冒着呼呼的北风出发了,他去武汉请专家来勘测把脉。

重新勘测,重新选择打井点。他陪着专家在赵家山的山山岭岭跑了二十八天,最后才确定了新的打井点。赵祥华整整瘦了十五斤。

4月12日,工程队打到四百八十三米的时候,出水量达到了一百多立方米,专家团队宣布:赵家山的机井正式出水,日出水量可达八十至一百一十立方米,可解决八百人的饮水问题。

8月17日,赵家山水厂竣工,村民奔走相告,涌向水厂,赵家山的鞭炮声再次响起。八十六岁的村民杨德新瘫痪在床十几年,让儿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水厂,在水厂出水口,他要亲手捧一捧水尝一尝。

继赵家山打井取水成功之后,保康县相继在其他缺水的地区打井九口,日供水能力达到五千多立方米。目前,赵家山水厂每天的出水量达到了两百立方米,井水通过管道送到每家每户,水厂还服务到村内的烟站、小学及周边的苏家寨和云旗山等村子,受益群众达一千三百多人。

有了水,生命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才会花红叶绿。

村民王树强,过去一直想养猪,一想到缺水,立马打了退堂鼓,自从有了自来水,一下子养了七八十头,2019年就赚了七十多万。杨培林,过去也种烟,怕育苗时遇上干旱,所以他每年只敢种三五亩。自从有了水,每年种一百亩,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又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他们脱了贫,个人每年也能赚二三十万的纯利润。

赵家山有个习俗,有了喜事,要添一条白毛巾。过去,一条白毛巾过一次水,就成了黄毛巾。现在有了清亮亮的水,赵家山小学五年级的周慧琳和班上的同学都买了白毛巾。他们晚上悄悄去学校操场排练毛巾舞,要用舞蹈来表现赵家山人用上自来水的快乐心情。

月上柳梢,万籁俱寂,湛蓝的天穹下,一条条洁白的白毛巾舞动着,像汩汩清水在流动……

猜你喜欢
  • 南书堂《味道》

    味道尝遍时间的味道,唯有三月带着一种无尽的甜你说这话时,几声鸟鸣像是朝薄雾里又撒了几勺糖你悄悄拉起我的手我俩仿佛又走在多年前灵魂放

  • 《旄丘》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红梅 【本书体例】

  • 《夜谭随录》原文和解析

    夜谭随录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十二卷一百四十一篇。题“霁园主人闲斋氏著,葵园主人兰岩氏评阅”。作者和邦额(1736—1795 以后),字?斋,号霁园主人、蛾术斋主人,满州镶黄旗人,著有《蛾术斋诗稿

  • 张九龄《秋怀》全诗赏析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 谢灵运《初去郡》隐居诗作

    诗作前部分叙写古人事迹,以之为衬托表明自己坚决辞职隐居的意志与行为。诗作后部分写自己返家行程中的景象及感想。诗中抒发了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中:到天的正中。 移:指日偏移而西。 亏:亏缺。 天:指自然。 常数:永恒的规律。常,固有。数,指规律。 【赏析】 燕人蔡泽,到诸侯各国游说,不为所用。先是赵国驱逐

  • 《闻故旧二三公或不幸于官或以疾病而去或以口赏析》

    【原题】:闻故旧二三公或不幸于官或以疾病而去或以口语而罢怅然有感

  • 柳宗元《李赤传》原文、赏析和鉴赏

    柳宗元 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问累日,乃从之馆。赤方与妇人言,其友戏之。赤曰:“是媒我也,吾将娶乎是。”友大骇,曰:“足

  •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全诗赏析

    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怳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绿蓐。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渐闻玉珮

  • 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 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 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 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