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尔斯华绥/著高健/译《远处的青山》全文赏析
远处的青山
[英国]高尔斯华绥/著高健/译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他本在牛津大学法律系就读,后来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30岁时发表第一部作品天涯海角,但却没有引起注意,直到七年之后法利赛人的出版,让世人记住了他的名字。1932年,他“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被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尾声以及剧本银匣斗争群众逃跑等。
不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同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吗?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出奇。
“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到一切我熟悉的可爱的地方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我的表针的每下滴答,就又有一批生灵残遭涂炭。啊,但愿我又能——难道这事便永无完结了吗?”
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感到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氛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不过再不用过度紧张地去谛听那永无休止的隆隆炮火,或去观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和平了,真真的和平了!战争继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1918年8月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在我们一些人中——我以为实际在相当多的人中,只不过他们表达不出罢了——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了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关于忒俄克里托斯的诗篇,关于圣弗兰西斯的高风,在当今的各个国家里,正如东风里草上的露珠那样,早已渺不可见。即或过去我们的想法不同,现在我们的幻想也已破灭。不过和平终归已经到来,那些新近被屠杀掉的人们的幽魂总不致再随着我们的呼吸而充塞在我们的胸臆。
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此刻我已能在这座青山之上为自己还能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而赞美造物。我能在这温暖阳光的覆盖之下安然睡去,而不会醒后又是过去的那种恹恹欲绝。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去做梦。不致醒后好梦打破,而且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失。我可以抬头仰望那碧蓝的晴空而不会突然瞥见那里拖曳着一长串狰狞可怖的幻象,或者人对人所干出的种种伤天害理的惨景。我终于能够一动不动地凝注着晴空,那么澄澈而蔚蓝,而不会时刻受着悲愁的拘牵,或者俯视那光滟的远海,而不致担心波面上再会浮起屠杀的血污。
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往来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是那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还晨露未干。轻如羽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一切都是多么愉快。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把那快乐的小鸟攫去。这里不再有歉仄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到处都是无限欢欣,完美无瑕。这时张目四望,不管你看看眼前的蜗牛甲壳,雕镂刻画得那般精致,恍如童话里小精灵头上的细角,而且角端作蔷薇色;还是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几乎活了起来,这里没有树篱,一片空旷,但有许多炯炯有神的树木,还有那银白的海鸥,翱翔在色如蘑菇的耕地或青葱翠绿的田野之间;不管你凝视的是这株小小的粉红雏菊,而且慨叹它的生不适时,还是注目那棕红灰褐的满谷林木,上面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是只有大自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而且那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的。
在这座青山之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比往常更加透彻。在我们的一般生活当中,一切几乎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的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纸杂志上还充溢着敌意仇恨;但是在精神情绪上我们确已感到了巨大差别,那久病之后逐渐死去还是逐渐恢复的巨大差别。
据说,此次战争爆发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杜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和花园里面,不订报纸,不会宾客,耳不闻杀伐之声,目不睹战争之形,每日唯以作画赏花自娱——只不知他这样继续了多久。难道他这样做法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难道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得开吗?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衷吗?
整个世界的逐渐恢复——生命这株伟大花朵的慢慢重放——在人的感觉与印象上的确是再美不过的事了。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那样。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在战斗、护理、宣传、文字、工事以及计数不清的各个方面而竭尽努力的人们当中,很少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才去做的。但是,说来奇怪,这四年来写得最优美的一篇诗歌,亦即朱利安·克伦菲尔的投入战斗!竟是纵情讴歌战争之作!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自那第一声战斗号角之后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深切诅咒全都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然而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开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根据在这里白垩与草地上的工事的痕迹,这里还曾宿过士兵。白昼与夜晚的美好,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草,健美的欢畅,空气的澄鲜,星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那轻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不餍的。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再没有领略过的快乐,现在我躺在草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晴光。
【注释】此处引用为古希腊诗人忒俄克里托斯(约前310~前245)的诗句。
圣弗兰西斯:意大利高僧。
朱利安·克伦菲尔:英国著名诗人。
-
次韵章兄雨中春尽余寒去却回,江天五月未闻雷南风祗在浮云外,弹折朱弦唤不来。简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乍暖还寒,阴雨绵绵的春末时刻,渴望
-
《佳人》作者: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
宋·苏轼 己卯上元 2 ,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3 ,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 4 ,屠酤纷然 5 ,归舍已三鼓矣 6 。舍中掩关熟寝 7 ,
-
南雨来多滞,东风动即狂。月行离毕急,龙走召云忙。鬼转雷车响,蛇腾电策光。浸淫天似漏,沮洳地成疮。惨淡阴烟白,空蒙宿雾黄。暗遮千里目,闷结九回肠。寂寞羁臣馆,深沉思妇房。镜昏鸾灭影,衣润麝消香。兰湿难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期望孩子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孩子寄语”的古诗词,古诗词中父母对孩子祝福、期望的句子,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寄语诗句。1. 《春日》北宋· 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2.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
-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史记·礼书第一》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文章结构清晰,注释详细,对翻译和赏析提供了深入解读。这篇文章对于学习古代文化有很大帮助,值得一读。
-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七律当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排挤
-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