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官员离任:古代百姓咋“吐槽”?》陈秀梅散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官员离任:古代百姓咋“吐槽”?》陈秀梅散文赏析

官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两千年过去了,官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场依然健在。古代官员离任,曾上演了一幕幕五花八门的悲喜剧,有的依依不舍、哭声震天,有的鞭炮欢送、欢呼雀跃,还有诅咒谩骂,送贪官石碑,简直什么趣事都有,且很有创意,值得玩味。

过去百姓对官员的腐败贪婪极为不齿,但又无能为力,怒气和怨恨只有在他们离任的时候才得以发泄,于是“遗臭匾”、 “遗臭对联”、“遗臭碑”等各色表达百姓不满的东东便“粉墨登场”了。

唐朝大历年间,有一县太爷离任,当地绅民送匾一块,上书“天高三尺”。县官不解其意,还以为是乡绅对自己的颂扬,便满心欢喜地接受下来。后来,还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爹悟出其意:匾文乃诅咒之语,“天高三尺”者,并非“天高”,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贪官刮去了“三尺”,岂不等于“天”高了“三尺”?此等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另有一个送匾的故事,可惜年代不详。说的是某县官在任期间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把财物搜刮得一干二净。到离任之时,再没什么可搜刮的了。可他仍不甘心,便找来一把折扇,把当地优美的山水画到了扇子上,恨不能带走。就在贪官离任之时,百姓编了四句诗送给他。诗曰:“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好山好水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贪官的形象跃然诗中,真是惟妙惟肖。

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在任上弄权牟利、强征苛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他离任时,乡民在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以示“欢送”。对联云:“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可见,百姓对贪官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更为有趣的当属“贪官遗臭碑”。碑主许良安虽不是古人,但他填补了我国古代贪官离任被立碑的空白。一九四三年三月,国民党军统特务许良安被任命为云南省路南县县长。一上任,许良安便鲸吞抗战田赋,巧立名目征收酒税、巡查费,短短几个月里就搜刮民财数百万元之多,从而激起民愤。在民众的情绪和舆论的压力下,云南省政府撤销了许良安的县长职务。贪官离任,民众并不止恨,纷纷要求为他立碑。此碑定名为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碑文写道:“路南县长许良安者,实我邑空前绝后之贪官。去不有迹,何以惩前,臭既永遗,允堪毖后……然其在县一切卑污阴险劣迹,实有足以遗臭万年者,若不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众愤而戒后人也。爰为之记。”

“遗臭匾”、 “遗臭对联”、“遗臭碑”的发明,是对那些为政不廉的贪官污吏惟妙惟肖的刻画。当然,历史上有贪官,当然也有清官,对清官离任,老百姓也充分发挥聪明智慧,于是“德政碑”、“万民伞”、“遗爱靴”、“廉池”、“门口摆清酒”等各种表达敬意的方式闪亮登场。

秦汉时期,清官离任时,乡绅们就向草民摊派若干的钱粮,请人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字,刻在石头上,立在显要的地方,时间一长就变成了一种仪式,老百姓没想到,自己的发明创造却遇到了新问题——到后来即使是贪官,要走时也要看到德政碑立起来,不然就赖着不走,无法交接,后任就无法上班,影响官场运行。于是到唐朝,政府下令不许立德政碑,否则立的碑不仅要拆毁,责任人还要挨一百板子。如果实在爱民如子,老百姓哭天喊地要立,那么还有一个救济措施,地方可逐级上报给礼部(相当于中央文明办),由礼部同意再立碑。

到后来,百姓觉得申请立碑程序复杂,有时中央批复下来,官员已离任多时,但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面对困境,“万民伞”应运而生。“万民伞”其意是说这个离任官员,平时就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送得伞越多,表示这个官员越有面子,“万民伞“既能表达对清官的敬意,又无需繁琐的审批手续,于是很快就流行开来。清官离任自然有人送伞,但那些贪官离任时为了面子,也要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一下门面。

由郑板桥离任“走得一身轻”,想到了米芾“临行一身清”。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米芾曾主政于涟水(今属江苏涟水县)。临行时,特将笔端残墨置于池水洗尽,以示“来清去白”。离任时,不仅百姓送的“万民伞”就有上千把,而且后人还将他洗笔墨的水池整修一新,命名為“廉池”,引来无数游客景仰。一位诗人触景生情:“米公洗墨净心灵,留得清气满乾坤”。

所谓“遗爱靴”,准确地说,非老百姓的发明创造,而是在送清官时意外的收获。唐代崔戎任华州刺史时,做了许多好事,在他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没想到可能用力过猛,竟拉脱掉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此靴为“遗爱靴”。于是,“脱官靴”后来成为官员离任时的一种仪式。官员离任临走时,如绅民拦路,官员就伸出臭脚丫子,主动让绅民脱掉官靴。得到靴子的地方绅民再弄一个“靴匣”装起来,油漆好后钉在城门上供着,让人瞻仰参观。康熙年间上海人民送别离任某知县,百姓居民簇拥脱靴,把酒号恸,官亦大哭,无法成行,靴子被脱去四十余只,满县人如失父母。由此可见,当官的真的为百姓办了事,老百姓还是很记情的。

明代清官海瑞,历官无数,祛私戒贪,刚正不阿,被百姓誉为“包青天”。海瑞离任淳安县县令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碗清水和一面面明镜,以此颂扬这位清官“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德。可退休后的海瑞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每天还外出视察民情,跟“人大代表”一样主动监督当地官员工作,十六年如一日,还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对这个只认死理的人,地方官当然不会理他,但也不敢得罪他。

有道是:“功过是非,盖棺定论”。其实,“定论”何须到“盖棺”?“离任”犹如一面镜。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当他离任后,百姓看得最清,“定论”最真。正可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猜你喜欢
  • 杜甫《绝句三首》全诗赏析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作品赏析单氏编在永泰元年成都诗内。鲍氏曰:谢克庄任

  • 欧阳修《幽谷泉》全诗鉴赏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溉稻满春畴,鸣渠遶茅屋。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 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全诗赏析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作品赏析【注释】:御(一作衔)酒舞薰风。

  • 张效荣《仰望党旗》

    从海油南海981钻井平台到渤海720物探船从祖国蓝色疆域到世界大洋彼岸从海化银波浩渺的万里盐田到纯碱厂生产主控室有一种初衷 让我们再次把

  • 王国维《人间词话·看尽洛阳花》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看尽洛阳花》经典解读 看尽洛阳花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韩愈《池上絮》全诗赏析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 肖鹰《我无比怀念那个夜晚》

    关键词:高考 肖鹰 时代记忆“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哥伦比亚作家

  • 苏轼《石塔寺》全诗鉴赏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然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二十年,纪忆作此{左言右由}

  • 白居易《狂言示诸侄》全诗赏析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全诗翻译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

相关栏目: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