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淀上空有片云》孟德明散文赏析
一片白云徐缓飘荡,这飘荡,是天空的蓝色赋予了它力量。自小我仰望天空,就认定那云是在寻找故乡,至今,我保持了这样的念头。白云是有故乡的。云展现飘逸的身姿缘于它热衷映照,只需一片水——一个平静的湖面、一条舒缓的河流,它就会在映照里得以安详。
此时,一片云飘到冀中平原的这片苇淀。冀中的大片水域不叫湖,叫淀。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河流和大淀,号称“九河下梢”。“九河”可不仅是九条河流,它有无数的河道从北面的燕山、从西面的太行山往下注入,到这里汇合,蓄足力量,才会翻卷着浪花流向渤海湾。往年间一到雨季,东淀、西淀、三角淀、白洋淀,再加上数不清的河流,让冀中成为水乡泽国。据记载,那位久居京城的乾隆帝,每到夏天,多次来这里游历,驻跸行宫,荡舟击桨,观水采莲,听鸟鸣吃河蟹,自然也少不得笔头发痒,诗情涌动。
今年的冬季,没了皇帝出行旌旗招展的平原,幽静了许多。在天上的白云和水里的白云中间,一个汉子站在冰凌上,几个民工猫着腰,挥舞大镰刀收割芦苇,就有了一片齐刷刷的响声。抬眼望去,周围已是一片收割后的苇地,露出一排排青茬,踩上去,依然保持着它的坚硬秉性。友人介绍说,那汉子是老板,姓曹。我可一点看不出他像老板,瘦小的身材,穿一身与那些民工别无二样的黑色衣服,厚厚地包裹着自己,身上溅满了芦苇抖落的泥土,脸庞黑红,一笑更是露出农人的憨来。
和这位汉子一样,这里的云是见过大场面的。早些年,每年伴随着春暖花开,冀中大片大片的芦苇就在解冻不久的水塘里,拼劲地钻出尖芽来,而后就是遍野粗直的笔杆,密密麻麻的,任谁数也数不清。这时的云是最安静的,在天空徐徐飘摆,有时甚至静止不动,就那么久久地紧贴着蓝天。大淀里一块敲开冰的水面,苇丛中,云映照着,不时有鸟探身水里捕鱼,击起一片水花,水花很快又合上了,云还是那样安详地居于水中。
冀中大淀水产是出了名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鸭蛋、藕粉、鱼虾,尽是美味。那时大淀方圆几百里,就有了许许多多靠水吃水的渔民。水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古镇的人们。老曹的祖辈都是捕鱼能手,他家曾有数十号人的捕捞队。人们只需划着渔船,唱着渔歌,撒下网去,忙活一天就会有个不错的收获。老曹说,他小时候大淀有许多蟹,只是,当地人并不稀罕那吃起来“不解饱”、还要费工费料的坚壳蟹。他眼望远方说起,蟹多时,苇秆上、高粱穗上都爬有这些贪吃的家伙。有时孩子们玩耍,拿一颗玉米粒,绑在细线上,坐在水边,也能捞上一小盆。老曹不知道,蟹却是城里人的佳肴。早年间,可是上了梁实秋、周作人这些京城有名食客的文字里的。那时,胜芳的河蟹有个学名,中华绒螯蟹,个头大得很。梁实秋在蟹里说起北京一个高档餐馆,“吃蟹的时候还送食客每人一份小木槌、小竹垫之类的小工具,价钱当然也抬了上去”,说出了吃胜芳蟹的稀罕劲儿、讲究劲儿。周作人的吃蟹一文中,更是提到了京城吃胜芳蟹的不菲价格,“像正阳楼所揭示的胜芳大蟹,的确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以前的教书匠人也只有集资聚餐,偶尔去一次而已”。一只冀中大淀的蟹,熏染了浓浓的老北京味儿。
涨也是水,落也是水。古镇胜芳的人们都记得,镇边大淀里水的流逝,也因那年的那场雨、那片水。本来,水是没有错的,只是它不该下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个人在自然面前彰显强势的年代。这场连日暴雨几天内搅浑了天地,鸟儿没有了踪迹,知了只能躲在树梢上无力地鸣叫,孩子们坐在城墙上就能洗脚丫。洪水之后,人们蹙着眉头站在望不到边际的水边。接着上边传递下来一个接天响的口号,人们齐声喊着,很快地就变成了无数民工的行动。上游山谷里修建了大水库,下游引水兴修了减河。大淀周边一些村子,有人急于向苇淀要口粮,人们筑堤引水,开挖河道,砍倒芦苇。只是,随着这场雨的结束,大淀的水也跟着少了。日后多年,这里再也没有下过一场像模像样的雨。眼看着大淀面积在逐渐缩小,人们期望一场雨,难于驱赶那场洪水。渐渐地,那活蹦乱跳的鱼虾、那啾啾鸣叫的野鸟已少了踪迹。那闻名京城的胜芳河蟹,由于它的洄游繁殖特性,它需要依靠河蟹的强大本能,到渤海口产子,小蟹再拼劲洄游大淀生长,那洄游途中修起的道道闸口早已阻断了路程,很快地,这种蟹就不见踪迹了。
这样的记忆,如今已连同老曹这代人一同老去。闲暇时,他们就会聚集在古镇的穿心河桥头,望着河里日渐浑浊的水,述说着那些水乡往事,他们分明感觉到,那时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生活还能清晰地走进回忆。就如当初人们聚集,都因这片水。他们不愿相信那片水会永远离去。就如当初划船撒网,他们会认为水是漫无边际的,是如影随形的。桥头有一片河房,像江南小镇的那种,在河道上兀自拔起了层层雕檐画栋的房子。作家孙犁1949年进天津前,就曾随接管人员会集这里,还写了一篇小说蒿儿梁。孙犁是爱水的,他爱冀中的水。这次他来时是在寒冬,没有看到荷花绽放,只能眼望冻结的冰面滋养他的想象了。
而今,大淀虽然缩小了许多,可它海拔仅四五米的低洼优势还在。古镇是临水而兴的,人们也都是世代渔家,他们离不开水。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淀水也在涵养中逐渐恢复,水面已经扩大了许多,野鸭子、鹭鸟等成了这里的常客。有人还购置了汽艇,每到夏天,游客在古镇边感受着水面颠簸的乐趣。就像老曹,他守望着一片芦苇,还有大淀人往昔的繁华向往。老曹说,他离不开水的世界,离不开苇丛间的白云。
-
【原题】:用李致政韵题临邛陈氏所居吕仙所留回道人来四字
-
《革象新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俗地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综合性著作,也记载了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书名取义于“革卦大象之文”,作者元人赵友钦。赵友钦死后,这部书稿传授给他的学生朱晖,朱晖继续宣
-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
-
【原题】: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风以流也为四十言
-
苏轼的《书上元夜游》描述了他在元夜的夜晚来到书房,通过窗户欣赏到了美丽的园林景色。作者通过具体描绘了园林中的各种细节,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在文章的结尾,苏轼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
野禽兽可驯养而不裨于人者 1 ,吾得之于狸 2 。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 3 ,其文斑 4 。予爱其能息鼠窃 5 ,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 6 ,因得请归 7 ,致新里客舍 8 。 舍之初未为
-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截橑为欂
-
(节自 《滑稽列传》)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① 。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② 。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 “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 “幸甚!”优旃曰: “我即呼汝,汝
-
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道從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天道入指掌,神心出胸臆。听幽不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古诗词,内容包括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月清风的诗句,关于欧阳修的诗词。明月清风的诗句复1 [宋]晏几道制明月清风bai忆使君du《鹧鸪天·绿橘梢zhi头几点春》dao2 [宋]辛弃疾明月清风此夜《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