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赏析》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过片紧承上片结句,以宋玉高唐赋序所说神女“居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故事,极写春秋易节、时序交替引起宫妃凄楚的内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上片勾画舟中所见,下片抒写舟中所感。它以楚王梦见巫山神女为基点,随意生发开去。由细腰宫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触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现存的李珣词里,它是一篇构思别致的名作。
-
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译文宝符藏山自可取,可子孙中谁是杰出英雄。宋朝
-
穿着锦绣的衣服夜里行走。比喻荣耀无法显露。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项羽领兵攻入咸阳,放火烧了秦朝的王宫,楚军搜集了秦宫的财宝后,准备返回关东(函谷关以东)去。这时,有一人向项羽建议说:“关
-
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撷其黄金蕊,泛此白玉◇。君勿爱此花,问君此何时。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念君将舍我,车马去有期。君行一何
-
[魏]曹植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
-
《张元干·山桂庵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晋安刘公
-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
-
此词借写景以抒春愁,词之上片写离情相思,下片写久别盼归。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以对句起,点出“愁”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梦”和“醉”二字,则说明这位愁人借以消愁解闷、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梦醒愁也醒,于是“终日昏
-
《方孝孺·学箴九首有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昔之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
《先秦散文·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