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罗望子《寻找伟大的中国小说》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罗望子《寻找伟大的中国小说》

文學写作与民族记忆的话题,说得简单点儿,就是想象与记忆、飞鸟与大地的关系问题。记忆如何在想象中闪光,想象如何在记忆中展开?这就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故事。文学作品的魅力,除了语言本身,更多地还在于带给人的精神力量与精神指引。所以这个故事就必须不仅好看,而且要有味道。一个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中国故事。因为他用汉语写作,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国血,做的是中国梦,他所持有的是中国经验,阐发的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智慧。

伟大的中国故事从哪里来呢?

哈金是这样定义伟大的中国故事(小说)的:“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虽然这个定义深受伟大的美国小说的影响,我觉得还是基本到位的。但我更认同他所提出的,一个作家必须要有着伟大的文学信念。在这个信念支撑与鼓舞之下,给自己设定更为巨大的标高,向文学大师学习,并把他们当作对手来超越。一个作家的写作进程,就是在不断逼近伟大作品的征途。

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莫言自称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事实上,每个中国作家都是在用不同文体讲述故事的人。他们一边讲述着我们自己的故事,一边在追寻伟大的中国故事,并期待着两者的相遇与会师。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莫言认为,虽然局部或细节可能与现实生活相似甚至雷同,总体上和根本上还是任由讲故事的人“独断专行”、“颐指气使”,有意识地写出来的。也就是说,不仅现实生活盘根错节,创作与现实同样是盘根错节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创作中国故事时,在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建立起丰富与浑厚的联系,才有意义,才能产生历史纵深感。

民族记忆是文学创作的土壤,蕴藏着产生伟大中国故事的丰厚资源。中国故事意味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观上承载了民族的精神命脉,而每个变革的时代又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关于小说与时代,我曾经谈到过:“小说已死,不是说这种文体的消亡,也不缘于人们的懒散和生存压力,更非其他艺术门类的纷扰和其他媒介的强力侵入,而是小说本身,他的种种可能与人性上的挖掘,似乎已经探索完结。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时代与语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与风骨。每个写作者,也都有着自己叙述的腔调与癖好。有人的地方,就永远有小说。小说,于人而言,是对未来的一种过去式把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既要走向民间,亲近传统,又要抓住时代特质,突破常识与俗见的约束,开辟广阔的新领域,获得感受现实的新视点。

另一个我们老生常谈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里的“世界”,不能简单局限于方位地理,而是指民族记忆中的精神命脉与人类普遍经验与崇高美学以及“人”的哲学上的对接。伟大的中国故事也好,伟大的中国小说也罢,应该提升本民族的认知经验,对全人类富有启迪和警醒,才能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因此,正如格非所言,要对中国故事有所贡献,“我们应当对世界各地的文学、文化和文明抱有开放的态度。事实上,没有外国故事做参照,没有其他的文明和文化来加以比较,我们又如何知道中国故事的独特性呢?”任何传统文化都跳不出人类经验的范畴,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本身,就是世界各民族记忆的融合与淬炼,海纳百川的心态,如同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一样,是因中国气派而得中国故事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 《草本纪二题》刘学刚散文赏析

    蒲公英一个小女孩,屈膝坐在平展展的草地上,鼓凸着粉嘟嘟的小嘴,对着右手握着的蒲公英,猛吹一口,圆嘟嘟的花球即可变成许多轻盈盈的小白

  • 王安石词《桂枝香》: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 名诗《萧红墓畔口占》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语。 【赏析】 这首诗作者写于1944年。全诗一共四句,简洁明快,寄托了作者对已故革命进步

  • 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注释】 选自《战国策·齐策》。后人选编时取名《冯谖客孟尝君》。 下陈:下列。这里指后宫。 市义:购买道义。市,购买。 【赏析】 齐国孟尝君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姓田,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

  •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人日”类的诗句

  • 苏轼《次韵答子由》全诗鉴赏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従。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 《容斋随笔·唐曹因墓铭》译文与赏析

    唐曹因墓铭唐曹因墓铭 【原文】 庆元三年,信州[1]上饶尉陈庄发土得唐碑,乃妇人为夫所作。其文曰:“君姓曹,名因,字鄙夫,世为鄱

  • 唐宋词之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①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②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③ 【注释】 ①长江头,长江上游。长江尾,长江下游。②已:终止。③定

  • 典故“放他出一头”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 (苏) 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宋史苏轼传》亦载。 释义用法 宋欧阳修读苏轼的书信,认为苏很有才学,自己应该为他让路,让苏轼

  • 孟浩然《除夜有怀》全诗赏析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作品赏析原题:一作岁除夜有怀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