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芦丛厌鸣橹》叶骑散文赏析
我走进一片芦苇地,芦花才吐新穗,碎碎点点,透着银灰色的光,像一串丝线。有麻雀藏身芦丛,只听见鸣啭之声,待你从身边走过,“扑噜噜”一声,鸟群惊飞而去,你一眨眼,又重新藏得无影无踪。
芦苇近水,岸边有野鸭子、打渔郎(翠鸟),还有长脚蚊、水蜘蛛。芦苇低着头,羞望水中的瘦影,野鸭困了,盹睡在河心,偶尔一艘渔船摇橹而过,涟漪点点,惊荡了一江春梦。
起风了,芦花摇曳,绵延千里。我站在岸边,在风声中遥听那久远的吟唱: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落日,白鸟芦花;河风晓月,船搁浅岸。这情这景,怎不叫人心驰之,神往之?
我陶然自乐,躞蹀芦间,不期时雨突来,摧了景致,败了芦花,这番零落,陡生几多叹惋: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苦竹春雨,白浪掀天;芦苇稀疏,白鹭迷江。这风这雨,怎不让人扼腕之,叹息之?
我静望这块芦苇地,仍是这片芦苇,还是那丛芦花,只因不同生命的关照,只因纷繁时局的使然,让人睹物及人,生出迥异的寄兴、感怀,这人生之奇诡,世事之坎壈,可叫人如何面对眼前的这片芦苇、那丛芦花?
夜色微醺,水天酡红,如薄纸浸油。和风柔拂,打渔郎掠过水面,与河中的倒影比翼。
踟蹰,不知如何是好,蓦闻一声叹咏“我亦芦丛厌鸣橹”,飘飘乎萦耳。
是啊,不若就做这浅水岸边的一棵芦苇吧,就是摇橹而过的渔船,我也不愿理睬,风起而飘摇,风息而顾影,茫茫天地间,我已经来过,尽管,你不知晓。
-
鱼藻之什鱼藻之什 鱼藻之什,包括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14
-
晓木千笼真蜡彩,落蕊枯香数分在。阴枝拳芽卷缥茸,长风回气扶葱茏。野家麦畦上新垄,长畛徘徊桑柘重。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身老。三月摇扬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 作品赏析蜡彩:一作绛采。落蕊:一作落
-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抒情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关于抒情的古
-
[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
-
幸免非常病,甘当本分衰。眼昏灯最觉,腰瘦带先知。树叶霜红日,髭须雪白时。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
-
外国童话《[英国]巴巴拉·斯莱·皮博迪小姐》鉴赏
-
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沉静地一路上没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 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象云雾似地飞扬,焦急的路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然而,不管后
-
典源出处 南朝宋 鲍照 《白头吟》诗: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路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释义用法 鲍照以玉壶冰比喻清正廉洁。后以此典形容洁白明净的境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