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唐]孟郊》原文与赏析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诗题劝学的“劝”是勉励的意思。早在先秦晚期,荀况就写了劝学,列为荀子的首篇。由于荀况的劝学采用博喻的手法,对学习的重要及其内容、途径作了详尽的阐发,孟郊用同一个题目作诗,就须另辟蹊径,看来诗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孟郊(751—814),字东野,中唐诗人。他虽一生潦倒失意,却不肯随波逐流。他的诗作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从劝学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他诗作风格的一斑。
诗人首先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击石取火作譬喻,指出燧石只有经过敲击,才能产生火星;不敲击连烟都没有,更别说火了。“元”,现在通常写成“原”,元(原)来、本来的意思。
基于同样的道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诗中所说的“道”当包括作人之道和作诗之道。孟郊曾说:“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序)可见这两者在孟郊认识中是统一的。自然,自家如此,即不学而能。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对“人学始知道”作了精彩的发挥,强调任何事都须自家努力,别人的创获不会成为自己的成果。这两句是孟郊一生得力处,直到今天也并未丧失其生命力。韩愈很推崇孟郊,称赞他的诗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函好”(荐士);苏轼不欣赏孟郊,但也承认他的诗作“孤芳擢荒秽(独自挺出于俗诗之上),苦语余诗骚(是诗经离骚的绪余,即继承者)”(读孟郊诗二首),不论是褒者还是贬者,都肯定他的诗作有自己的个性。如果孟郊不学习,不知“道”,沿袭当时流行的平庸浮艳的诗风,那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位诗人了。
结句“青春须早为”,热切地勉励世人抓住一生最宝贵的时间,在“学”“运”上狠下功夫;“岂能长少年(古人所说的少年相当于今天的青年),”用冷语对怠惰的人当头棒喝。热切也好,冷峻也好,都体现了诗人劝学的一片苦心。
-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従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
国学名句“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出处和解释
【名句】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语出《颜氏家训·勉学》。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博览群书应当抓住纲要,才能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说明读书应当专精,才于事业有益,
-
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想着雨和云,朝还暮,但开口只是长吁。纸鹞儿休将人厮应付,肯不肯怀儿里便许。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作品赏析鹤注编在上元二年冬成都作。是时高适刺蜀,以摄尹事至成都也。
-
诗人用了一系列典故与神话传说,描绘了玉台观的雄伟壮丽景象,写出道观的飘然出世的风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于写父亲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父亲的古诗词,关于父亲的古诗,描写父爱的古诗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先秦▪佚名《蓼莪》白话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
-
祭义 【题解】 本篇主要阐述祭祀之礼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养老、孝悌的记述。郑玄说:“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
-
原题:北宫丸上作(本诗摘自报纸,失其题目。本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