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鲁迅惜书》程贵涛散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惜书》程贵涛散文赏析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在许多地方胜于原著,且翻译速度极快,往往口译者尚未说完,他已在纸上挥笔写就。林纾在大约30年间,用文言文翻译了欧美文学作品180余部。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也都是林译作品的热心读者。周作人回忆说:“只要他印出一部,来到东京,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国书林,去把它买来,看过之后鲁迅还拿到订书店去,改装硬纸板书面,背脊用的是青灰洋布。”

改装书面的目的是为了珍藏,鲁迅这种惜书之举,在近百年来的读书人中是少之又少的。但林纾后期译笔大大退步,枯涩拖沓,令人生厌,鲁迅也不再买之藏之了。

上海北四川路的内山书店是鲁迅最后十年经常去的地方,他与书店老板内山完造过从甚密。有一个情景让内山印象深刻:有人曾向鲁迅借阅他珍藏的外国书籍,可是还回来的时候,书却皱得不成样子了,里面的插图也通通弄脏了。“看着先生当时悲苦的脸孔,我也觉得十分不安。先生并不是在悲叹书籍被弄脏,而是无论何时都在悲叹着那把书弄脏了的人心的污浊。”

鲁迅喜欢毛边书,可能是毛边书更朴素自然,他说过光边的书好像和尚头似的。鲁迅的这种偏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包括他自己看书时,手指总不免带有汗渍和污渍,一遍看下来,书页就可能被弄脏了。看毛边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待看过几遍之后,将弄脏的书本边沿全部切掉,而后再放上书架保存。

有一次,鲁迅出了一本书,特意嘱咐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全部以毛边装订,但后来李小峰送来的二十几本样书却全是切了边的。书局这样做其实也自有道理,普通读者一般不喜欢毛边,因为看毛边书麻烦,先得裁开,之后还得切边。鲁迅不管这些,发了一通火,全部退回。再后来,书局学聪明了,对出版鲁迅著作采取“一書两制”,送给鲁迅的,以及本地书店出售的通通毛边;发往外地的一律光边。

鲁迅一生买书近万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旧书。有些好不容易淘来的古籍,已破旧不堪,而鲁迅倍加珍惜,常常自己动手细心修补。他添置了一套修书工具,包括针线、砂纸、浮水石之类。许寿裳对鲁迅修书的功夫十分赞赏:“关于线装书,内容有缺页的,他能够抄补;形式有破烂的,也能够拆散,修理,重装完好;书头污秽的,能用浮水石把它磨干净;天地头太短的也能够每叶接衬压平……”

尽管许寿裳认为,在这方面,鲁迅“和北平琉璃厂肆的书匠技术一样高明”,但鲁迅有时还是请那些专业人员来修书。鲁迅委托修书的书店里有一家叫本立堂,以1913年日记所载为例:9月14日,“上午本立堂书贾来持去破书九种,属其修治,豫付工价银二元。”10月5日,“往本立堂问所订书,大半成就。见嵊县志一部,附剡录,共十四册,以银二元买之,令换面叶重订。”12月19日,“下午留黎厂本立堂书估来取去旧书八部,令其缮治也。”十天后,“晚留黎厂本立堂旧书店伙计持前所托装订旧书来,共一百本,付工资五元一角五分。惟急就篇装订未善,令持归重理之。”

鲁迅常给朋友寄书,朋友也常给鲁迅寄书。鲁迅寄书时总是仔仔细细地用牛皮纸和细绳包好,有时还叮嘱朋友包书时一定要在外面用绳子捆好,以免纸包易破而殃及书籍,这样的事情鲁迅遇到过几次,为此十分痛惜。

“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这是鲁迅打过的一个有趣的比方,买书既然如此,他那些惜书之举便不足为怪了。

猜你喜欢
  • 《临水平妖传》原文和解析

    临水平妖传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十七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末。 现仅存民国上海普及出版社铅印本,欧阳健藏。 泉州洛阳江龟、蛇二怪,乃北极玄天上帝成佛化身之时,自剖肠肚,掷落江中变化而成,常化作渡船艄

  • 《【双调】夜行船·秋思》注释和全文翻译

    元·马致远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

  • 《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虚盖取司马子微不受外赏析》

    【原题】: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虚盖取司马子微不受外不逐外之说属某赋诗以见意云

  • 七律 葭思梦

    《平水韵》 倚我凭栏吹树里,空楼步影燕成双。 难为白首相依枕,始是红尘半掩窗。 杜宇啼衰山淰淰,梨花落尽水淙淙。 葭思梦渚窥寻你,扣寂他年一苇江。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两首讲述登上岳阳楼的诗篇。虽然主题相同,但两位大诗人的写法截然不同。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形容壮丽的山水景色;而杜甫则更加注重写实,描绘了社会的险恶和民众的疾苦。两首诗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无论是李白的豪放诗风还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描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 唐宋八大家《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散文名篇鉴赏

    王弗于北宋治平二年卒(1065),年仅27岁。当时苏轼30岁,已由外任调回京师为殿中丞,失去相伴十余年的妻子,深感悲痛,于是在次年悲痛作铭,就是这篇《亡妻王氏墓志铭》。

  • 戴名世《游大龙湫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戴名世:游大龙湫记 戴名世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山而滨海。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处】唐王维《竹里馆》。 【译注】独坐在深密的竹林里没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相照。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树林的 幽深静谧。 [例]西昌位于安宁河谷,南 邻邛海,山林

  • 辛弃疾《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全诗鉴赏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

  • 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由来与发展

    “南南合作”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地处南半球,而发达国家则大多地处北半球,所以发展中国家被称作“南南”,发达国家被称作“北方”。 “南南合作”发端于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行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