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日子里的火盆》李文义散文赏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正襟危坐在炕上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端坐在炕上,默默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發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著一袭青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陷干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或放于胸前,或展开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地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居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二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一张张甜美娟秀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有时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在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粒笑成了爆米花。捡一粒放入口中,在滚烫中咀嚼着脆香,叽叽喳喳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释放着无忧无虑的童真。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盆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能吃苦耐劳。父亲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
你们不要帮我,不需要收割机我就用弯月一般的镰刀将麦子,一棵一棵地割下用最原始的姿态,比如将腰弯到45度左手拨开麦芒,抓住十几株麦子讓
-
小戎 作者: 赵维新甄继祥 【本书体例】
-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 、战不善,弊在赂秦 3 。赂秦而力亏 4 ,破灭之道也。 或曰 5 :“六国互丧 6 ,率赂秦耶 7 ?”曰:“不赂者以赂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8 ,故曰: ‘
-
黄鹂如梭穿柳底,人羡尔忘机。莫弄如簧舌,春风有是非。诗词类别:写景抒情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裁蕉作扇粱慧姑粱慧姑,女
-
【4633】为美虚度时光:谈美书简(朱光潜著,中信出版社,9 9万字,2019年4月第1版,56元)△13部分:①代前言:怎样学美学?②从现实生活
-
短短的文章中,既有作者对风景的描绘和其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又有由此引发的感慨,可称是借题抒臆,以小见大。从本文中既能看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又能因见作者的人格与境界之高迥,层次分明,是一篇抒情写意的佳作。
-
墙有茨 作者: 段振良 【本书体例】
-
南省去拂衣,东都来掩扉。病将老齐至,心与身同归。白首外缘少,红尘前事非。怀哉紫芝叟,千载心相依。
-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注释】 堪:经得起,忍受。 【
-
破阵子 【南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