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有茨》情诗三百首赏析
墙有茨
作者: 段振良 【本书体例】
【原文】:
墙有茨(1),不可扫也。中冓之言(2),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3)。
【鉴赏】:
诗经里揭露统治者恶行败德的讽刺诗中,鄘风“墙有茨”是著名的一首。鄘与邶始封时同属诸侯国,但后来都为卫国所并。所以,鄘风中许多诗篇是咏卫国之事的。传说,卫惠公的母亲与惠公的庶兄公子顽私通。尽管他们不是血统的母子,但在十分注重名分和礼法的周代,如此坏礼乱伦的丑闻,简直令闻者瞠目咋舌!卫国人民创作这首歌,表达对那些荒淫的统治者的唾骂和谴责。
“墙有茨,不可扫也”。墙头上的草,有谁会想到去“扫”之、“襄”(同攘)之、“束”之呢?再则,那浑身芒刺的蒺藜草,本是用来防人踰墙的,这就更见其“不可扫”了。这一开头真叫人不知其为何起,亦不知其所欲言。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人民正是通过自己生活中不可思议的怪事,去引出统治者干下的众皆莫测的丑事。于是,这一起兴就使全诗在千夫同指的鄙夷情调中又颇含几分恢谐。
“中冓之言,不可通也”。“冓”是指木材交构而成的屋室,所以古人称内室为“内冓”,亦即这里的“中冓”。“中冓之言”,就是隐指卫国宫闱里的丑行了。诗没有直接披露内室里的淫言秽行,仅以“言”字暗示出来,这就巧妙地钩连出“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而人们从这不言之言中,已足可明白地觉察王公贵妇们的丑恶不堪,同时也表现了歌咏者对统治者出人意外的丑行在情绪上所受到的震惊。
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结尾,虽仅一字之异,但所强调的内容有别。“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这是说:难道可以说出来吗?说出来就太污浊了!重在突出“丑”;而且这丑事多得讲不完,这是“长”;甚至,那丑恶的言行还会使复述者也蒙受羞辱,这是“辱”。丑、长、辱三字,平淡通俗至极,但只要人们一想到统治者们那些道貌岸然的外表,就会感到这些通俗的字眼竟是格外具有穿透力的。后世人民用“臭汉脏唐”来刻划帝王贵妃的真嘴脸,那“臭”与“脏”,一字一唾,鞭辟入骨,不正是对本诗中无情的揭露精神的继承吗!
全诗以异常之咏叹引出奇怪之丑闻;通篇抓住“中冓之言”,以“不可”二字传达出难于言说的情态;以“丑”、“长”、“辱”撕下统治者冠冕堂皇的外衣。一唱三叹之中,已初露“言有所不尽”的艺术手法之端倪。
-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
山水名胜诗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二》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①? 【题解】 此诗题中的“南京”指成都,“上皇”则指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
-
玉女心经须得二人同练,互为臂助。第一步,先得练成本门各项武功;第二步是学全真派武功;第三步再练克制全真派武功的玉女心经。 玉女剑法果然是全真剑法的克星,一招一式,恰好把全真剑法的招式压制得动弹不得,步
-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行人临水别,陇水长东西。 作品赏析风吹:一作风卷。陇水:一作隔陇。------
-
看司徒乔君的画 我知道司徒乔君的姓名还在四五年前,那时是在北京,知道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
-
《诚信忠厚,加于百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① 。 【注释】①矛戟(ji):古代的两种兵器。 【释义】说一些与人为善的话,比起布和丝绸还要温暖;说一些伤害人的话,比起兵器的刺伤还要严重。 【点评】
-
北师大版语文古诗词百度文库(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北师大版语文古诗词百度文库,内容包括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部),北师大版语文110册所有古诗,求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目录即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不种夭桃与绿杨,使君应欲候农桑。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垅风来饼饵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