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丹《在卢浮宫博物馆》原文
在卢浮宫博物馆
◆ 罗 丹
这里的支柱形,不是由缩进的胸部,而是由向前高举的臂肘所形成。
这种非常特殊的侧影,我已经向你说过,是中世纪雕像的普遍形式。
为人类赎罪的圣母坐着,俯首看着她的儿子,是支柱形;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双腿弯着,俯视这些人,是支柱形;苦痛的圣母,弯身在儿子的尸首上,也是支柱形。
米开朗琪罗,我再说一次,无非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的雕塑家。
内心的反思,苦痛,厌恶人生,反抗物质的锁链——这些就是他的灵感的因素。
这些奴隶是被很细的绳子捆绑的,似乎很容易断,但是雕塑家要指出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束缚,因为这些形象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被教皇朱理二世压迫的人,他所塑的每个囚徒,都是表现人类的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
您瞧右边的那个奴隶,相貌像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早已猜到了最沉痛的、伟大的音乐家的容貌。
米开朗琪罗自己,沉郁、悲痛折磨着他的一生。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你们,愈是对我们有害。”他的一首美好的十四行诗里这样写。
在另一首诗中,米开朗琪罗又说:“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
他所作的雕像,都是被这种焦痛束缚着,似乎要扭断自己的身体。然而内心的捻,压力那样大,似乎只好屈服。米开朗琪罗到了老年,真想把这些雕像都毁了——艺术再也不能满足他了;他需要“无限”。
他写道:“绘画、雕塑再也不会迷惑我,使我不转向在十字架上张着两臂迎接我们的神圣的基督”
耶稣基督的仿效这本书的伟大的神秘的作家说得好:
“最高的智慧是:抛弃尘世,趋向天国。抛弃俗念,再不依恋易逝的事物和阻碍人类走向无限之路的欢乐。”
记得在佛罗伦萨的圆顶教堂欣赏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刻时,我深受感动。这个杰作,平常是在黑暗中,此刻为银白的火光照耀着——一个唱诗斑的孩子,长得很好看,走近和他身材一样高的火把,拿到嘴边,吹灭了;于是再也看不见这座神奇的雕像。而这个孩子,就像是熄灭生命的死亡之神。在我的心里珍贵地留着这个强烈的印象。
……米开朗琪罗最珍爱的主题,如人类灵魂的深奥,努力和苦痛的神圣,的确是庄严伟大。
但是我不同意他蔑视人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至于我,我要不断训练自己更加冷静地去观察自然。我们应该走向宁静。基督教的神秘的焦痛,相当程度地还在我们身上存在着。
-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绍熙三年(1192)春。稼轩自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
-
【429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张定琦译,中信出版社,23 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49元)10章:[1]心流,
-
徐安贞送王判官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作者简介徐安贞初名
-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 ① ,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 ② ,伊人亦云逝 ③ 。往迹寖复湮 ④ ,来迳遂芜废。相命肆农耕 ⑤ ,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⑥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原题】:上巳日王仲宗赵德温见过因招赵仲缜任卿小集以流水放杯行分韵得行字
-
论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 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 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 , 太阳意象的出现超过了 180次。这些意象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 , 有逍遥仙游 , 有以日像君 ,
-
作品:五人墓碑记 简介本篇选自《七录斋集》。作者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
-
《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简析】 暮春